CNML格式】 【 】 【打 印】 
最草根的潮汕小吃:魚蛋牛肉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9 08:48:13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南方日報》報道,潮汕小吃裡最草根最普遍的要數魚蛋粉了。它既是小吃,也可當正餐。魚蛋的製作歷史可上溯至春秋戰國。話說當年楚平王酷愛吃魚,不過,一旦被魚骨卡著喉嚨,他就會斬殺廚師。

  一天他叫新來的廚師做一道魚肴,新廚師在一陣恐慌之中拿一條魚來洩憤,用刀背密集地敲擊魚身,沒想到,奇跡出現了:魚的骨肉竟然分離開來。廚師輕易去除魚骨,用魚肉搓揉成一只只丸子,跟楚平王說,這是創新魚肴,沒想到楚平王贊不絕口:這樣的魚丸子只有吃魚肉之樂卻無鯁魚骨之憂!登時大喜,魚丸就這麼誕生了。

  潮州人把魚丸叫作魚蛋,主料可用海魚,也可用塘魚,挑大條的下手就是。把魚洗淨,去頭去尾切肚去皮,用牛耳刀從尾部向頭部細細地刮出魚肉,放入陶鉢裡。手工時代,魚丸不是用刀剁,而是用手拍出來的。拍打是個技術活,拍打時用力要均勻,持續不停,雙手忙得跟舞台上的鼓手差不多。拍打多少次?要拍打上千次,拍至魚肉粘連起膠為止,所以魚丸又叫“拍打丸”。拍打功力夠,魚丸就爽而不實,滑而不稔。拍完了,調味,把魚茸握在手心,捏拳,讓魚茸從虎口擠出來,一粒一粒落到清水中浸煮。講究的店家用的是肉質鬆厚的門鱔魚或馬鮫魚。

  牛肉丸是客家菜,它的歷史更長。周代皇宮禦膳裡面有“八珍”,其中一珍叫“搗珍”,就是把牛、羊、豬、鹿、獐的裡脊肉反覆捶打,去筋腱,搗成肉茸。後來,人們發現,做牛肉丸,用牛的後腿肉優於裡脊肉。取新鮮牛後腿肉,除去筋膜,切成小塊,用兩根鐵鐧把牛肉捶打一陣,用刀剁碎,然後繼續捶打一小時左右,在這過程中,為避免肉泥發熱,還得用一台大風扇吹著,不斷降溫之後加入魚露、碎蝦米、肥豬肉、甘薯粉、胡椒粉等,攪拌成起膠的肉醬。有功力的師傅,可以把牛肉打得膠粘性極強,聚在手上不掉,用左手把牛肉醬捏在掌心,讓肉醬從虎口處擠出,右手拿一只瓷湯匙把肉醬挖成球狀、元寶狀、橘瓣狀、青橄狀,放入溫水裡,用小火把它煮至80℃,撈起待用。這時的牛肉丸像橡皮球一樣柔韌爽脆,彈性十足,擲到硬物上會反彈回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