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類社會組織可直接登記 3百萬NGO或轉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1 11:16:47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困擾草根NGO已久的身份問題,最近似乎出現破解的曙光。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表示,民政部門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履行登記管理和業務主管一體化職能。消息一出,有人拍手稱快,有人將信將疑,這樣的消息已經出現多次,這次會有實質性進展嗎?有專家認為,民政部再次重提放開三類組織登記,表明政府今年已經加快雙重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而這也對未來政府管理社會組織以及NGO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動態

  民政部放開三類社會組織登記審批

  《京華時報》報道,7月4日,在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民政部門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履行登記管理和業務主管一體化職能,這意味著上述三類社會組織將可直接登記,改變之前的雙重管理門檻。按照目前的規定,社會組織如想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册,必須首先找到業務主管單位,很多組織因找不到政府部門或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機構掛靠而無法登記。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分析,“民政部又提放開登記的事,說明三個條例的修訂過程很順利。”在此之前,民政部已經就我國民間組織管理的三個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登記管理暫行條例》進行了修訂並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對於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放開直接登記是修訂的內容之一,如獲通過,一刀切的社會組織雙重管理體制將被打破。

  現狀

  近九成民間組織處於“非法狀態”

  截至2010年,我國在民政部門注册的社會組織約44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4.3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9.5萬個,基金會2600多個。而據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估計,在中國至少有300萬未登記的社會組織,近九成民間組織處於“非法狀態”。

  政府部門一般也不願意作為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部門,一是無利可圖,二是可能帶來風險,影響到自身。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慮,他們往往將上門申請的社會組織拒之門外。大批民間背景的社會組織想取得正式資質困難重重。

  大部分無法通過民政局注册的民間組織為了繼續生存,他們或在工商部門登記為企業,按章納稅,從事公益服務,卻還要繳稅,對於募款本來就很不容易又沒有利潤來源的NGO來說負擔不小;更多的則是不注册法人,成為黑戶。為孤獨症兒童服務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從創辦以來一直以工商注册的企業名義運作,“(我們)一直在努力,申請的主管單位也從來沒說不行,但就是一直有各種原因讓我們不停地修改材料,所以,到現在還是企業身份。”“星星雨”主任孫忠凱表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