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共同領導反帝鬥爭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也擬定了罷工計劃,並派人到港穗兩地發動罷工。罷工實現後,國共合作下的廣州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決了回穗工人的食宿和交通等問題,並制定了區別列強、單獨對英的方針,制定了復工的條件,成功地進行外交鬥爭。此外,一些國民黨左派如廖仲愷、宋慶齡、何香凝等在罷工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汪精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省港大罷工,也是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一次成功的反帝鬥爭。
省港大罷工震驚全國,也震驚世界。香港的工人階級成為大罷工的主要參加者,在隨後成立的省港大罷工委員會13名代表中,香港代表佔7個;罷工期間香港140多家工會中,有50多家工會的骨幹回到了廣州,香港總工會也在廣州成立……30年後,1955年12月23日,周恩來總理接見了應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邀請赴北京訪問的香港英籍教授布蘭敦及其夫人等19人,以及同時前往的陳丕士、陳君葆等人。這是香港首次派出這樣的訪問團。會面期間,周恩來曾說,省港大罷工實際上是香港大罷工。香港工人當年在中國工人運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源地之一,香港工人階層早在19世紀就開始形成,20世紀初出現了工會組織。其時,香港的中國工人工資菲薄,生活環境非常艱難,他們懷有改善處境的迫切願望與強烈要求,並在工會的帶領下,以罷工為最主要方式維護自身權益。此外,香港工人絕大部分由內地移民組成,大多來自廣東破產的農民、城鄉手工業者和近海船民之家。暨南大學歷史係教授張曉輝指出,正是這種地緣相近、人員相親的密切聯繫,使他們與祖國的命運休戚相關。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在上海創建了公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力量從事工人運動。在工人階級相對成熟的香港,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中國工人運動掀起了第一個高潮。在持續13個月的時間裡,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香港的工人階級,不僅在組織、策劃工人運動的過程中,維護和爭取了工人的合法權益,並為剛剛誕生的中共,培養了大批工人運動領袖。近代香港工人運動,成為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