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術不能被錯位綁架
http://www.CRNTT.com   2011-06-25 10:06:25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人民日報》報道,5月22日,著名考古學家徐蘋芳先生停止了一生不倦的思索。5月30日,近千人趕到八寶山,用鮮花和淚水送了他最後一程。一個月後的今天,因為有許多不得不說的話,因為有太多化不開的思念,大家又從四面八方聚在一起,以追思會的形式,來盤點那些他未竟的事業……

  更多的人知道徐蘋芳,是因為他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大聲疾呼。“經濟建設要給遺產保護讓路”、“無論什麼情況下,保護都是第一位的”等旗幟鮮明的觀點被媒體廣泛報道。

  曾經一起並肩戰鬥、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文物保護仗的張忠培先生,說自己是從徐蘋芳那裡開始意識到考古學家應該投入到文物保護的事業中。“我原來認為考古就是專業研究,等當上了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幾個月遇上了兩次小偷和一把火,才意識到,離開保護什麼都是空談。”

  從上世紀80年代晚期起,為保護好地下與地上文物,徐蘋芳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從三江平原到黃河兩岸,從長江上下游到新疆的戈壁與綠洲,從大的歷史文化名城到山間的村落,都留下了他嘶啞卻擲地有聲的堅持。大到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大型建設,小到廣州南越王墓這樣的個體保護,當文物保護與經濟利益發生衝突時,他總是敢怒敢言,據理力爭,從不妥協。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還記得徐蘋芳先生抱病參加的最後一次會議——故宮修繕工程專家咨詢委員會的第七次全體會議,“徐先生一直努力維護故宮的完整性,被占用60年的明代文物、我國唯一的明清兩代皇家道觀大高玄殿能夠最終移交給故宮博物院,全靠老先生們堅持不懈的努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