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修繕古建築 千萬別把“古”給修沒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5 09:46:06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北京古建彩畫歷史悠久,作為古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繼承發揚了國畫的白描風格,而且浸潤著濃鬱的國學底蘊。

  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是頤和園長廊的彩畫。工作後,無意中碰見一位北京古建的八級油工,那是北京古建隊中最後一位有獨到資歷的老油工。他最擅長的是“大畫”,像《紅樓夢》中的經典段子:“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撕扇”、“湘雲醉臥”等等,揮毫一就,一招一式,安排有序,層次清晰,所見之人,無不拍案叫絕。那時他年近花甲,四十年過去,恐怕他老人家已作古。

  大約過了十幾年,聽說頤和園又一次翻修,我關心的是長廊的彩畫。抱著殷殷的期盼,想再一睹彩畫的光彩,但,看後大失所望。

  號稱蘇式彩畫典範的頤和園的彩畫,其意境與筆法融入了北京故宮與皇陵中的旋子彩畫與和璽彩畫的優長之處,又發揮了民間彩畫的自由奔放的特點。我看過老油工的彩畫技藝,還記得小時見過的長廊彩畫的動人。所以,深感翻修後的新彩畫很顯粗糙。

  提起故宮,游人最難忘的是太和殿的那幾個貼金包裹金龍纏繞的粗大明柱。翻修前,那幾根柱子雖金色減退,但柱身挺拔,貼金緊密,飛龍如生。翻修後,柱子倒是金光燦燦,但明顯做工粗糙,失去了“古樸”之感。

  修繕古建是弘揚古建文化的一個浩大工程,假使把“古”字修沒了,反倒失去了歷史價值。清西陵中最不起眼兒的是道光墓。規模既小,建築也不氣派,然而聯合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考察團卻唯獨相中了它。其奧妙在於道光墓前的那幾根巨型金絲楠木柱和它殿頂用金絲楠木雕成的1310條金龍構築的“龍口噴香”。若把金絲楠木原色的柱子油漆彩畫一番,顯然會貽笑大方了。

  不同時代的彩畫風格,像音樂一樣,成為那個時代的風雨表。如果古建中慣用的底色是青藍綠,表示著豐厚的國力和堅忍的國民意識,那麼如今表面閃爍光彩,而實地粗糙無力的繪畫是否說明現代人的心態浮躁和文化底蘊的淺顯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