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今日什刹海:老北京的情調空間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2 12:14:34  


 
  在金代以前,什刹海曾是古高梁河道上的一片天然湖泊。元明時期,什刹海成為“千帆雲集”的漕運碼頭。金代統治者占據燕京之後,曾在這裡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座規模宏麗的離宮,命名為太寧宮。

  到了元代,這裡成為大都城的統治中心,北海和中海被圈進皇城,沒有老百姓的份兒了;什刹海則成為重要的漕運碼頭,時稱“海子”的積水潭,便是南北大運河的終點。繁盛之時,這片水面上“千帆雲集,舳艫蔽水”,沿岸也就漸漸變為商業中心,鐘鼓樓一帶,米市、面市、綢緞市、珠寶市、鵝鴨市、果子市……一時間,銀錠橋兩畔,南北大賈充斥於酒榭歌台;煙袋斜街上,西域闊商進出於茶肆閭閻,連馬可.波羅也曾留下了足跡……

  明代以後,大運河終點東移,什刹海地區的經濟意義逐漸讓位於文化意義。許多將相高官競相在湖畔修建庭園別墅,著名的有大將徐達的府邸太師圃,以及漫園、鏡園、湜園、方園、楊園、王園、英國公園等等。無處不在的宗教勢力也伸展進來,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種教派,陸續修建了火神廟、護國寺、廣化寺、淨業寺、關岳廟等數十處寺廟宮觀。據說,如今“什刹海”的名稱,就是由湖邊的一座著名寺廟——“什刹海寺”演變而來的。

  到了清代,什刹海一帶幾乎全部成了皇親國戚的私人領地,恭親王府、醇親王府、慶親王府、阿拉善王府、濤貝勒府、棍貝子府、德貝子府以及納蘭性德的淥水亭、恭親王的鑒園等,把北京城里這片惟一的開闊水域風景區,統統占為己有了。

  新中國成立之時,由於連年戰亂,王府衰敗,什刹海地區已是一片荒蕪。人民政府組織數萬民眾開展了疏浚整修工程,將塌陷的堤岸修補一新,將淤塞的臟亂水道還原為千頃碧波。更在今日之西岸處,打水泥,裝護網,開辟了萬民同樂的群眾天然游泳場。平民化的荷花市場也紅火起來了,從天氣初熱的時節起,多種民間的小商品、小玩意兒、雜耍曲藝,加上大眾小吃,就都迫不及待地聚集到這裡來叫賣表演,“長夏夕陽,火傘初斂,柳陰水曲,團扇風前,幾席縱橫,茶瓜狼藉。玻璃十頃,卷卷溶溶。菡菡一枝,飄香冉冉”,匯成一曲夢一樣溫馨的夏日交響大樂。最讓孩子們回味一生不忘的是那些小吃,豌豆黃、芸豆卷、艾窩窩、驢打滾兒、蜜麻花、焦圈、鹵煮,還有菱角、白藕、蓮子、雞頭米、冰激淩、雪花酪、酸梅湯、杏仁豆腐……從落日熔金直吃到月明星稀,這一方“富有人民性的市井寶地”,算是徹底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更兼心中。

  轉瞬間,又是鬥轉星移。半個世紀的風雲幾多變幻,大躍進、人民公社、四清、“文革”、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全民奔小康……風風雨雨,什刹海全看見了,但不知道她想到沒有,今天她會被酒吧包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