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華文化怎樣影響日韓?能去中國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6 00:04:18  


 
  ■朝鮮、日本歷史上在吸收和借鑒中華文化的過程中也有改造和創新

  歷史上,朝鮮和日本在吸收和借鑒中華文化的過程中,也有改造、創新和發展,我們不能認為它們完全是模仿、照搬中國的文化的。比如日本,吸收了唐朝的大量文化,當時稱為“唐風文化”。但是後來經過他們的融合、改造,逐漸形成了“國風文化”,就是具有日本本國民族特色的文化。朝鮮古代雖然使用漢字,但是後來為了使一般的民眾、官員能夠按朝鮮語來閱讀,所以在7世紀的時候,新羅的薛聰就仿照漢字的結構,創造了一種韓文,叫做“諺文”。到15世紀的時候,朝鮮李朝的世宗大王,命令官員用漢字的筆畫創造了一種表音文字,當時稱為“正音字”,就是今天的韓文。

  日本在公元8、9世紀的時候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假名,作為日本的字母來拼寫日語。日語裡邊的假名有兩種:一種假名是簡化了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製造的,叫片假名,現在大部分用來記載外來語;更常用的是簡化了漢字的草書而形成的,叫做平假名,平假名是現在日語裡邊最常用的文字。所以,現在的日語就是由假名、漢字,再加上西方的外來語混合的一種文字。日本人在吸收了漢字的很多詞匯以後,又創造了很多有新含義的漢字。例如,“幹部”、“主義”、“哲學”、“社會”等新名詞,這些詞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創造的,中國的留日學生又把這些漢字吸收到中國來,成為漢語中的新名詞,所以應該說中日的文化是互相交流的。

  日本歷史上在學習中國的制度、禮俗時,有兩樣東西沒有學:一個是宦官制度,一個是纏足的禮俗。因為太監制度、纏腳風俗是陋習,所以他們沒有學這些,這是明智的。日本還對學習到的東西加以改造,推陳出新,有些方面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國的儒學傳到日本後,逐漸被日本化了,他們把儒學與日本固有的神道結合起來,神儒調和,還把儒學跟佛教結合起來,儒佛調和。朝鮮也有很多儒家的學者對儒學進行了發展,比如朝鮮學者李退溪對儒學的研究很深,被稱為朝鮮的“朱子”。

  再如,中國的飲茶、書法、插花、武術等傳到日本後,被改造成一種獨特的道的文化和藝能,日本人稱為“道文化”,如喝茶變成“茶道”,書法成為“書道”,插花變成“花道”,劍術變成“劍道”,射箭變成“弓道”,武術變成“柔道”,這是日本人的一種發展。還有中國的一些工藝,比如中國的扇子、刀箭、漆器、陶器、瓷器等傳到日本和朝鮮以後,也得到推陳出新。例如,中國的扇子原來主要是圓的團扇,後來日本和朝鮮把它改造成折扇,可以折叠起來,而且扇面上可以有各種畫,這種扇子後來又傳回中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亞文化圈”的共性,使得中、日、韓三國人民更容易溝通、交流。這也是東亞各國應該發揚和利用的一種傳統文化遺產。(王曉秋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