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8日電/《太原晚報》報道,年年過中秋,感覺各不同。事有凑巧,正當我琢磨著今年的中秋該給哪些親朋好友和曾經有恩於自己的人送些什麼禮的時候,居然在拾掇抽屜時發現了一張發黃的賬單上寫:中秋節送禮:父母:月餅1公斤,1.6元;水果1.5公斤,1元;豬肉1公斤,1.92元;熟肉1公斤,3元;計7.52元。丈母娘:月餅1公斤,1.6元;水果1.5公斤,1元;豬肉1公斤,1.92元;熟肉1公斤,3元;帶魚1公斤,0.92元;汾酒1瓶,2.4元,計10.84元。單位領導:鳳凰煙1條,5元;黃金葉煙1條,2.6元,計7.6元。另:自己過節花費,月餅3塊,0.6元;豬肉0.5公斤,0.96元;帶魚0.5公斤,0.46元。總計28.08元。可別小看這區區28.08元,我那時一個月工資才36元,月月捉襟見肘,一個節日就花去三分之二,當時的心情怎麼樣,節後的日子怎麼過。時隔這麼多年,雖然記憶有些模糊,但那感覺肯定爽不到哪裡去。
多少年來,中秋在國人眼裡就是一個大節日,不能不當回事。既要當回事,就不僅僅是自己、自家要踏踏實實地準備一番,更重要的是得給重要的社會關係、尤其是曾經有恩於己的人,像回事地送一把禮。這就需要仔細計劃一番。老實說,改革開放以前,我是真怕過節,不僅怕過中秋、怕過年,就連“五一”等其他節日也都怕過。一個月的工資才36元錢,哪裡經得住送禮?
現在不同了,改革開放了這麼多年,經濟情況早已今非昔比。雖然比不上人家百萬富翁,但至少是不怎麼怕過節了。今年中秋節,禮肯定是要送的。為了說明問題,我現在就給大家曬曬我的禮賬單:自家過中秋採購,計劃300元;丈人丈母已過世,免賬;買東西看老母親,計劃花500元;孫子上學,認識校長的朋友幫了忙,計劃送卡500元;教孫子彈琴的老師很辛苦,計劃送卡200元;已經退休的單位老領導曾經改變過自己的人生,這些年年年中秋送卡1000元,今年照例;鄰居老李夏天幫過咱的忙,計劃買兩盒像樣些的月餅,準備花500元。總計3000元。
這3000元,放在過去是想也不敢想,可現在咱怕啥?眼都不眨一下。該花就花,那句話怎麼說來?對,叫財大氣粗。咱如今財雖然不算有多大,但氣還可以粗一些,這可全托改革開放的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