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在距今4000年到5000年的歐亞大陸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文化大交流,作為四大農業起源中心區之一的西亞的小麥大麥從西向東傳播,而起源於中國的小米也由東向西傳播,還有馬和馬車的擴散、早期銅器製作技術的融合等。在25日舉行的題為“鄂爾多斯青銅器與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北方通道”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9個國家的90多位考古學家,對發生於4000年前的文化傳播進行了熱烈討論。
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丁.瓊斯教授表示,歐洲的考古學家過去認為自己更接近於文明起源的中心,認為文明的擴散是以地中海文明為中心,而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明,這是錯的,曾經有多個文明中心同時存在,同時又相互影響。中國的北方顯然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文明中心,而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存在著貫穿歐亞北方草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通道,文化、人種、人口、器物、作物像在高速公路上一樣頻繁遷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的趙志軍認為,通過對植物遺存的研究發現,中國的農作物傳到西方的時間要比西方的作物傳到中國的時間早上千年。比如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發現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穀子、糜子。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作者對這裡出土的碳化穀子、糜子進行的碳14鑒定證明,這些穀物距今7700年至8000年之間,比中歐地區發現的穀子早2000年至27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