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神明木雕 楚文化的遺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4 00:05:24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湖湘先民為神明造像始於巫儺。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雲:“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指的就是湘西南地區的先民“信巫鬼”。據《漢書地理志下》記載,湘西南地區,是巫水的發源地及主要流域,亦是巫儺文化的濫觴。居住於此的苗、瑤、壯、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在歲時節慶時,頭戴木雕巫儺面具(俗稱“鬼面子”),表演歌舞,以人神戀愛、穰災、祓禊等相關的巫術表演為主要內容,祈求除災驅疫辟邪。這種面具,就是最早的鬼神形象。

  佛道兩教向來是民間雕刻的主體所在。湖湘佛教的歷史很悠久,從《麓山寺碑》可知,早在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法崇禪師就創立了湖湘第一叢林。南岳衡山為五岳之一,也是佛教名山,馬祖曾在這裡說法。而在民間,善男信女們對高深的佛教教理並不十分了解,他們信佛的基本出發點在於迎祥納福,在他們看來,佛法無邊的釋迦牟尼、慈祥可親的觀音、滑稽詼諧的羅漢,是最樂意供奉的。民間供奉得最多的當數觀音造像。一般以美婦人形象為藍本,又叫正觀音或聖觀音。現存一尊雕造於明代的觀音雕像,豐腴安詳,慈眉善目,用珍貴的金絲楠木雕成,刻工老辣而不失細膩,文物價值與藝術價值都極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