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監局:港宜拓離岸及高增值保險
http://www.CRNTT.com   2023-12-01 19:16:04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去年12月特區政府發表香港保險業發展策略藍圖,提到要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保險樞紐定位。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保險市場面對結構性問題,建議需要做更多離岸、高增值的特殊保險業務,如保險相連證券(ILS)、網絡安全保險等。“香港壽險占比達九成,非壽險占比僅得一成,且大部分都是在岸業務。新加坡保險市場則相反,非壽險占比是三成,壽險是七成,且大部分是離岸業務。若情況持續發展下去,香港可能只剩下一個前台及售後服務。”

  香港保險業發展一向十分成熟。參考瑞士再保險的數據,香港2022年香港保險密度達9159美元(全球第二、亞洲第一);保險滲透率為19%(全球第三、亞洲第二);而總保費收入高達5560億港元(全球第十五位、亞洲第六位)。“香港雖然衹有約750萬人口,但無論是保險深度或保險密度均是世界數一數二。”張雲正稱。

  不過,香港保險業正面對一大問題,就是太過側重於壽險業務,且業務大部分都是內向性,即七成是在岸業務,僅三成是離岸業務。他指,現時香港的健康險及財產險均是服務本地,如打風引致的財產損失、車保、勞保,甚至旅遊保險等。“但你看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瑞士及新加坡,這些地方的保險業務多是外向型,即主力離岸保險;或專注於特殊保險,如涉及戰爭恐怖活動或網絡攻擊風險的保險。這些保險都是比較高層次,需要十分專業的人才作評估及定價,才可以推出有關產品。”

  星再保險保費為港3倍

  張雲正指,非壽險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購買,但壽險就很少聽到有人會到外地買。“香港是唯一一個地方,有外地人來買壽險,就是內地訪客,但我們很少聽到香港人會到新加坡買壽險。但產險就完全不一樣,產險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買的。”他希望,可以做一些工作,令香港市場能平衡發展,不要有九對一的情況出現。他以新加坡為例,指當地已成船舶海事保險及東南亞再保中心。“新加坡與香港相反,七成是離岸業務,在岸業務僅三成,其再保險的保費更是香港的3倍。若持續發展下去,香港可能只剩下一個前台及售後服務,到時要將保險業整條價值鏈搬回來就很困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