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信息洩露黑灰產業鏈滋生巨大非法獲利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1-04-20 12:13:19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從上游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到中游數據在各種黑市交易平台被轉手和出售、再到下游各種隱私數據被用於詐騙、勒索,個人信息洩露背後已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灰產業鏈,滋生著巨大的非法獲利空間,嚴重威脅著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安全。

  “黑客”難躲“內鬼” 頻現洩露渠道“無孔不入”

  個人信息究竟是怎麼被洩露的呢?在諸多的信息洩露案背後,不乏“黑客”和“內鬼”的身影。

  奇安信數據安全子公司負責人姚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黑客可利用在線系統漏洞拖庫、利用社工庫或者弱口令等撞庫,此前出現的QQ群、163郵箱、天涯、萬豪、華住等數據洩露事件,均和黑客攻擊有關。“部分黑客也可利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漏洞、公共WIFI網絡漏洞、終端舊設備數據删除不完全等,攻擊終端企業數據,造成個人隱私數據洩露。”他說。

  除了“黑客”難躲,“內鬼”也頻現。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陳瑩璐告訴記者,就犯罪主體來看,單位內部員工或離職人員,利用職務或工作便利,非法獲取或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時有發生。她舉例稱,被告人方某在某網絡公司任職期間,非法複制獲取公司系統服務器中的公民個人信息10萬餘條,並出售獲利。後該公司在排查中發現該員工賬戶使用異常,下載大量包含用戶信息姓名、身份證、電話等公民個人信息,故報案。據方某供述,其在公司利用爬蟲軟件獲取了數十萬條公民個人信息,經篩選、删除敏感信息後,留下姓名、手機號,存入移動硬盤,後從移動硬盤中找信息賣出。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信息洩露途徑十分隱秘,無形之中我們就已然變身為“透明人”。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已經成為獲取個人生物信息的重要渠道。業內專家表示,個人生物特征數據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竊取,無法追回和變更,將對個人隱私保護帶來極大的、不可逆的風險。人臉信息明文傳輸,每次刷臉解鎖均會反覆上傳,很容易發生洩露,且識別可靠性差,使用翻拍照片即可輕易破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