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杠杆應多維度共同發力
http://www.CRNTT.com   2019-12-20 09:13:39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壓實各方責任。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即將步入第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即將邁入收官之年的關鍵時期,強調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周琳文章介紹,宏觀杠杆率通常採用宏觀經濟某部門的債務餘額與GDP之比來表示,主要包括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等幾類杠杆率指標。目前,中國宏觀杠杆率高增長態勢基本得到遏制,金融機構縮表明顯,金融部門杠杆率持續回落,地方政府債務更加透明,財政狀況穩健。總體看,經過近兩年不懈努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初戰告捷,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繼續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不能只看到金融部門過去去杠杆的成績,躺在“功勞簿”上,而應認清當前金融風險特征和風險變化情況,與時俱進地貫徹落實好相關舉措。

  文章分析,與過去金融部門杠杆率高企相比,當前金融風險的新特征突出體現在兩個變化:一是正在從過去的風險發散向風險收斂轉變;二是從過去金融市場風險偏好較高向風險偏好適度轉變。這些新變化要求各部門在推動穩杠杆工作中,不能糾結於“穩”字和“去”字等個別字眼,而是對穩杠杆要有通盤考慮。

  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當前宏觀杠杆率整體增幅回落背景下,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杠杆率依然處於高位。保持宏觀杠杆率持續、長期穩定,不但要壓實各方責任,尤其是監管部門、企業主體、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的責任,而且要善用“十個指頭彈鋼琴”,在金融和實體經濟等多個維度共同發力。尤其是針對近期杠杆率變化較快的非金融類企業部門,要時刻緊盯各類風險苗頭,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方面,要加快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加強股權融資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通過大力發展科創板為代表的股權融資創新板塊,讓廣大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既能夠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又能夠減少對信貸資金的過度依賴,真正降低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杠杆率,這也是“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題中應有之義。

  另一方面,繼續穩步推動企業債務出清、產能出清、“僵屍企業”出清,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支持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於居民部門來說,要繼續完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預期,警惕個人消費貸款風險,抑制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漲;圍繞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應堅持疏堵結合,把“嚴堵後門”和“開大前門”協調起來,在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地方債“開大前門”的力度。

  文章指出,從發展的維度看,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不是僵化地保持在一個水平不動,也不是教條地維持某一數值的高低判斷,而是將杠杆率維繫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只要不是短期內大幅、快速上升,政策上均可容忍。一旦預期穩住,風險可控,下一步再逐步有序推動杠杆率的絕對水平下降,這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要清醒地看到,中國杠杆率的問題和風險重點,不在杠杆率水平,而在杠杆率的結構。今後,應在結構上優化整個宏觀杠杆率的分布,特別是債務在政府、居民、企業之間的分布。在政策端,應考慮更多利用發展降杠杆的手段,增強企業資本實力和內源性融資能力,做到標本兼治。此外,要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股權投融資市場中的潛力,增強金融市場配置資金和服務實體企業的能力和效率,開展不良資產交易,推動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