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指責華無購買農產品實際行動 發改委回應
http://www.CRNTT.com   2019-08-05 21:08:56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近日,美方有關人士稱中國沒有採購美國農產品的實際行動。“這種指責缺乏事實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5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後,中方在採購美國農產品方面積極顯示合作誠意,取得不少進展,但也存在美國產品缺乏競爭力等現實障礙。

  新華社報道,叢亮說,大阪會晤後至7月底,已有227萬噸美國大豆新裝船運往中國,預計8月份還會有200萬噸大豆裝船,雙方企業已簽協議的1400萬噸大豆中僅剩30萬噸9月份待裝船。

  叢亮說,7月19日開始,中方相關企業持續就採購美國大豆、高粱、小麥、玉米、棉花、乳製品、乾草、乙醇、大豆油、葡萄酒和啤酒、新鮮水果、加工水果等農產品進行詢價。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萬噸、高粱12萬噸、乾草7.5萬噸、小麥6萬噸、豬肉及製品4萬噸、棉花2.5萬噸、乳製品0.57萬噸、新鮮水果0.04萬噸、加工水果0.45萬噸。這些成交的農產品,均由中方企業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申請排除進口加徵關稅。

  “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互補性很強,開展農產品貿易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叢亮說,目前,乙醇、玉米、大豆油、葡萄酒和啤酒等農產品暫未成交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這些產品的價格缺乏競爭力。

  以乙醇為例,去年3月和7月,為分別反制美對華232、301調查後加徵關稅,中國對自美進口乙醇在正常關稅30%的基礎上,分別加徵了15%和25%的關稅,目前稅率為70%。按美國出口商報價,排除反制301調查加徵的25%關稅後,進口完稅成本仍比國內市場價格高出30%多,不具備商業可操作性。

  又比如玉米,按美國出口商報價,排除加徵關稅到岸完稅價格略高於中國國內玉米價格,企業基本沒有利潤。此外,國內玉米市場供應寬鬆,國內飼料企業需求相對疲軟,企業採購積極性不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