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http://www.CRNTT.com   2020-12-16 08:51:23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對新發展階段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理解。

  高質量發展體現新發展理念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理事長劉偉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這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根據中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等作出的科學判斷。

  從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看,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從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

  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是發展實踐的先導。發展方式要轉變,首先發展理念必須轉變。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需要更為深入地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文章分析,《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這就要求推動實現國民經濟均衡協調增長和發展,即國民經濟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間的暢通,包括總量上的供求關係的均衡,國民經濟各類結構性均衡,國內與國際經濟之間的均衡,國民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方面的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安全之間的統籌,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之間的協調等。總之,提高供求之間的市場適配性,以有效需求牽引供給,以高質量供給滿足需求並創造需求。經濟均衡增長和協調發展狀態是資源配置的最佳狀態,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對經濟均衡協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發展格局是適應這種均衡狀態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實際上也是為克服長期非均衡高速度增長所形成的種種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種從非均衡向均衡增長動態的轉變,包含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等方面的根本轉變。

  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為戰略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創新”居新發展理念之首,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進入新階段,技術進步再主要依靠“模仿”已不可能。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只能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創新帶來的效率革命和動能轉換;現代經濟體系的構建及競爭力的提升,根本在於創新的支撐;產業鏈的斷點、堵點和國民經濟循環受制於人的短板得以克服,要害也在於創新力上能否突破。因此,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關係中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新發展格局以立足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一般而言,大國經濟追求趨向於均衡目標的增長和發展,投入和產出兩端以立足國內需求為基點。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一方面,由於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已難以持續,需要重塑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具備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的可能和基礎。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投資需求的規模和增長速度都有極大的潛力。只要在體制機制上深化改革,這種潛力便會變為現實。再加上中國具有14億人口和數以億計的中等收入群體,只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並且不斷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狀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就能充分挖掘中國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

  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開放為戰略前提。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採取封閉式的發展戰略,而是以新的高水平開放作為前提條件,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進入新階段,儘管淨出口增長放緩,貿易順差占GDP比重下降,但越是出現這種變化,越是對開放的要求更加迫切,特別是要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推動下,以“一帶一路”深入發展為依托,形成內外聯動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文章認為,轉變發展方式需要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而新發展理念的貫徹則需要相應的機制和途徑。可以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實踐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構成的有機整體。我們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這幾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體現了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改革、發展和開放三者的有機統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在機制上也要依賴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明確了“時間表”,提出了在2035年“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進程相一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