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委內瑞拉政治分析人士赫蘇斯·馬卡諾看來,瓜伊多“臨時總統”的存在是靠美國資助維持的,“這場鬧劇持續多久,取決於白宮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隨著瓜伊多2020年失去議會主席職位,其在委反對派內部聲勢漸微,利用價值大不如前,最終瓜伊多“臨時政府”黯然終結。
長期以來,拉美是美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一塊試驗田。美國通過所謂培訓、教育、文化產品輸出、扶持代理人等方式,兜售“美式民主”,散布虛假信息,操控拉美人民認知,從而為其干涉拉美國家內政、甚至煽動“顔色革命”鋪路。
美國這樣做的例子比比皆是:生產影視和音樂作品進行宣傳,策動“嘻哈革命”試圖推翻古巴共產主義政權;通過社交媒體宣揚極右翼思想,策劃“彼得·潘行動”導致大量古巴兒童流離失所;散布謠言抹黑危地馬拉阿本斯政府和智利阿連德政府。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國際開發署、國家民主基金會等作為輸出意識形態的“中間人”,充當掩蓋美國惡行的“白手套”。
委內瑞拉歷史學家阿米爾卡·菲格羅亞指出,美國對拉美國家的干涉不局限於軍事“硬手段”,而是與外交、文化等“軟手段”結合。“美國的干涉手段發生了變化,但霸權主義本質從未改變”。
“從美國來的縱火犯,丟下了金元和炸彈;聯合果品公司撒開繩索,樹立起它的商標——死亡。”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寫下的詩句,是美國打著“門羅主義”旗號長期操控、掠奪拉美的寫照。
回望歷史,美國提出“門羅主義”,服務其自身利益,維護其霸權地位。也正因此,近些年來,拉美地區一體化和聯合自強的呼聲越來越高,要求美國停止干涉拉美地區事務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如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所說,世界應該是由一個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是時候讓“門羅主義”成為歷史了。(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