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發現場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記者 鄧冠英編譯報道)法國雜誌《查理周刊》因諷刺伊斯蘭教先知而遭報復,其巴黎總部遇襲致12人身亡,施襲的3名槍手嫌犯中,1人在搜捕過程中遭警方擊斃,2人被捕。據報道,法國事後發生了數起針對清真寺的襲擊,未造成人員傷亡。
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高級編輯雅各•赫布魯恩(Jacob Heilbrunn)發表評論表示,法國雜誌遇襲血案也給其他歐洲國家敲響警鐘,後者亦正面臨穆斯林人口上漲的議題,而且激進穆斯林將加劇歐洲社會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價值觀衝突,歐洲主要國家的民族主義政黨地位亦將因此而上升,但伊斯蘭教帶來的威脅也可能讓歐洲國家之間加緊合作。全文編譯如下:
法國諷刺刊物《查理周刊》遭受了駭人聽聞的的恐怖襲擊,當時法國以封鎖模式全國搜捕那群殺害12名記者的槍手。這不僅是在攻擊法國,它還給歐洲其他正在竭力應對穆斯林人口不斷上漲的國家敲響了警鐘。最新一期的《查理週刊》主要聚焦於法國著名作家米歇爾•胡艾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著作《屈服(Submission)》,此書想像2022年法國總統是個伊斯蘭教徒,並且禁止婦女工作。
事實上,歐洲之所以面臨穆斯林問題,是因為激進穆斯林本身就有問題。他們遵從列寧式策略,意圖加劇西方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價值觀矛盾。激進穆斯林通常也會反猶,《獨立報》專欄作家芬比•喬納森(Jonathan Fenby)曾寫道,猶太人的主要組織法國猶太人代表委員會(CRIF)的副主席阿爾菲(Yonathan Arfi)曾指出,反猶主義已經召集匯聚了眾多憤怒人群,其中包括激進穆斯林、邊緣化的移民家庭青年、右翼、左翼,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接受了反猶主義的存在。法國在以色列的猶太事務所曾報告過,反猶氣氛導致法國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在2014年頭8個月中,來自法國的移民人數高居榜首。
這些襲擊將讓德國,法國和大不列顛的反移民黨派團體更加壯大。本月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英國首相卡梅隆見面,這些歐洲領袖所面對的問題是,能否拉攏並化解國內民族主義的情緒。時至今日,兩國仍常以陳詞濫調般的理由接收難民。
對上伊斯蘭激進教派的“瘟疫”已經勢在必行,那些教派在敘利亞之戰以及伊斯蘭國崛起中受到刺激鼓舞。伊斯蘭教造成的威脅能讓歐洲領袖們更緊密地合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互視為夙敵。事實上,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復仇意外地拯救了瀕死的北約,如果克里姆林再晚一年才合併克里米亞,北約可能早已完全崩解。如今,伊斯蘭激進教派或可激勵歐洲領袖們,在情報和經驗教訓方面尋求進一步的合作,以打擊恐怖主義。如果說需要外在威脅來鍛造團結,歐洲想必已經找到這個威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