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陳水扁挑動對立撈選票不得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8 09:09:15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陳水扁當局強行將“中正紀念堂”改成“臺灣民主紀念館”,將“大中至正”牌匾改成“自由廣場”,此舉導致民衆對立,更令臺灣東森新聞攝影記者王瑞璋在中正紀念堂採訪時,遭到失去理智的貨車司機開車衝撞,整個人被輾到車下受傷。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民進黨挑動對立,撕裂族群、撈取選票的醜惡行徑不得人心,國際輿論一片譁然。 

  中正紀念堂前上演的拆匾全武行,令國際媒體大感驚訝和感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主播更用“難以置信”來形容這起事件。無國界記者組織也表示關切,總部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第一時間向全球記者發函吿知這消息,在他們心目中堪稱臺灣地標的中正紀念堂,為了“去蔣化”的衝突,竟然變成民衆對立、記者流血的戰場。 

  今年初起民進黨就有計劃地進行“去蔣化”行動,包括軍隊中拆除蔣介石銅像;高雄市政府將全臺最大的蔣銅像“大卸八塊”;全臺“中正路”要求改名,五月份“中正紀念堂”改名“臺灣民主紀念館”;陳水扁指蔣介石是“二•二八”元兇;提案“二•二八究責條例”,“株連九族”;將“大中至正”牌匾改成“自由廣場”。走火入魔的“去蔣化”還將陸續有來,下一波的行動最可能是撤除桃園大溪蔣介石、蔣經國兩蔣陵寢駐守的“憲兵”。 

  社論指出,不論是在野或者執政,每到選舉,民進黨無一例外要大動作製造議題,挑動省籍對立,志在騙取選票。“二•二八”則一直是民進黨選舉的最佳助選員,也因為操作屢屢奏效,讓民進黨越吃越“重鹹”。 

  社論說,在臺灣社會中,“二•二八”早就被大衆認定是歷史的悲劇,今天應該以愛及寬容來相互對待,豈可容忍政客用歷史的創傷來挑撥省籍矛盾,製造社會對立,進行政治鬥爭!況且“二•二八”的精神就是反貪腐,民進黨連反貪腐都做不到,還談甚麼正義?明眼人都知道,民進黨選在這個時候舊事重提,根本就是為了選舉。這些抗爭衝突帶給臺灣社會的傷害,民進黨哪裡理會,又哪有膽量承擔? 

  社論認為,除了挑動省籍對立,陳水扁之流也都把“統獨”議題當作製造對立騙取選票的手段。臺灣有識之士一再呼籲,“臺獨”路線根本行不通,臺灣的出路在於兩岸和解共生。 

  最近,臺灣聯華電子公司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一連三次刋登廣吿,宣揚其提出的“兩岸和平共處法”,呼籲藍綠“總統”候選人共同推動,建立兩岸新氣象。他的三通廣吿,為臺灣政局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可是,“獨”迷心竅的陳水扁又豈肯讓這類主張發酵?只見他氣得三屍神暴跳,七竅生煙,大駡曹興誠的意見是“投降”路線。 

  陳水扁利令智昏,還再度針對美國批評“入聯公投”發飆。他叫囂已獲二百七十餘萬人連署成案的“入聯公投”不可能撤回,指美方的反對是來自北京施壓。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不得不為此專門針對臺灣媒體舉行簡報會。他重申,美國反對民進黨的臺灣“入聯公投”,批評這項公投是不智的、挑釁性的、有風險的,不符合臺灣人民利益,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不符合陳水扁就職演說時的四不承諾。 

  他說,美國的一中政策實行數十年,證明有利於維持臺海和平,尤其是對臺灣有利,美國不會也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柯慶生還強調,錯誤的政策不能以民主為藉口就變得正當。面對臺灣選舉,美國不會選邊,也希望選舉過後,兩岸能夠重開對話。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