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六成台人 打算把票投給國民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8 14:04:49  


馬英九支持度高過謝長廷三十個百分點。 無論是選黨或選人,民進黨都不受民眾青睞,將近六成的民眾表示他們打算投票給國民黨,打算選民進黨的只有三成。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在台灣民主政治史上,二○○○年無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那一年,國民黨鞠躬下台,交出獨霸了五十年的政權;陳水扁在藍營兩強相爭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民進黨籍的“總統”,實現了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中時電子報分析文章說,無論是不是個意外,台灣的民眾對於政黨輪替的確曾經寄予厚望。雖然陳水扁只以不到三個百分點的差距險勝宋楚瑜,但從當選那一刻起,他的滿意度就是從七成開始起跳,上任不過滿月,民調支持度更衝上了八成。這個數字,反映出民眾在國民黨長期統治下的壓抑,即使在大選中沒有把票投給陳水扁的人,都衷心期待當時被認為站在民主、環保、弱勢這一方的民進黨,能徹底地讓台灣社會改頭換面。 

  然而,這樣的蜜月期沒有維持太久。歷經核四案、工時案、罷免案、八掌溪事件等一連串的衝擊,到了新政府週年時,陳水扁的滿意度巳降到五成左右。“全民政府”不到半年就壽終正寢,“少數政府”此後一路顛簸前行,所謂的“雙首長制”從未在台灣真正落實。執政者不甘於分享權力,在野黨缺乏做為一個忠誠監督者的自覺;就在這種“朝不朝、野不野”的情勢下,政局不僅沒有向上提升,反而更形對立與混亂。 

  民眾寄望政黨輪替所帶來的改變,並沒有展現在實質面向上。陳水扁上任七年,換“閣揆”如走馬燈,經濟依然沒有起色,治安風氣敗壞如昔,兩岸關僵局未解。停建核四造成政局震盪,但環境保育並沒有獲得更多重視;津貼式的福利給付成了最有利的選舉工具,卻不見長遠而完整的社福願景。 

  中時電子報所做的民調顯示,對於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經驗,超過六成七的民眾並不滿意,其中絕大多數民眾最不滿意的部分,就是陳水扁不時掛在口中的“拚經濟”。而對政黨輪替經驗表示滿意的民眾當中,有將近二成七的人是肯定民進黨政府在“正名制憲”上的表現;中華郵政改稱台灣郵政、中正國際機場改稱桃園國際機場、中正紀念堂改稱台灣民主紀念館,似乎是民進黨執政唯一的成績。 

  第一次政黨輪替的經驗並不美好,“換黨做做看”的說服力也因此大減。根據民調顯示,高達74%的民眾表示,二○○八年大選投票,他們將選人而不選黨,只有18%的民眾會依政黨決定投票傾向。 

  但無論是選黨或選人,民進黨都不受民眾青睞。將近六成的民眾表示他們打算投票給國民黨,打算選民進黨的只有三成;在蘇貞昌、馬英九、謝長廷、王金平、呂秀蓮、游錫堃等六個提示人選中,國民黨的馬英九一枝獨秀,獲得將近四成二的民眾支持,比支持度次高的謝長廷多出三十個百分點。 

  中時電子報的民調顯示,在二○○八年大選之後,雖然有二成八的人認為台灣的現況將和現在一樣,也有6.5%的人認為情況會更壞,但仍有高達六成五的民眾樂觀地認為“明天會更好”。 

  雖然台灣的政黨輪替經驗讓許多人失望,但是選票掌握在自己手中,多數人對於台灣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