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二次金改 蔡英文才煞車,阿扁又踩油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6 10:54:18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去年曾宣稱要下放權力的陳水扁,這陣子又再度展現威風;他在出席台大一場研討會致詞時表示,二次金改要繼續推動。他同時還宣稱二次金改目標絕對正確,之前不成功是不斷遭到非經濟因素的干預和阻撓所致。 

  社論表示,而幾乎就是在同時,人在“立法院”備詢的“財政部長”何志欽,卻一臉錯愕地承認對二次金改將大復活的說法並不知情。而先前金管會主委胡勝正也坦言,陳水扁宣布之前也沒有先知會他。既然兩大財經首長均不知情,這場二次金改的續集戲碼,似乎是阿扁逕自從官邸廚房直接運到“行政院”主桌上菜;這種操作模式不論是在“內閣制”或“總統制”體制下,都是極為罕見的事。雖然陳水扁已宣稱權力下放,但顯然是其所作所為卻完全不像退居幕後之人。此時此刻再推二次金改也許成效不大,但畢竟事關重大,不能不在這裡把話講清楚。 

  先談二次金改的來龍去脈。記得在2004年10月,陳水扁宣布二次金改的四大目標,一謂九十四底前促成至少三家金控市占率超過百分之十、二謂九十四年底前公股銀行減半、三謂九十五年底前十四家金控減半、四謂九十五年底前至少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至國外上市。金改宣布之後,輿論一片撻伐之聲,皆認為這些建議大概出自於不通財經學理的愚痴之輩。即使不論外界詬病極多的“限時限量”,這四項目標都牽涉到許多市場操作的“結果”,既非政府能管之事,亦非政府該管之事。 

  社論指出,金融機構併來併去,都涉及併購溢價。只要買賣一方在政策催逼下有強烈的成交慾望,那麼這溢價就會扭曲而偏離市場評價。其結果,往往就是國庫收入的減少、或是國庫向財團的利益輸送。以實際結果看來,在政府金改符咒聲聲催逼之下,金融亂象頻生,有的是工會強力抗爭(台企銀)、有的是條件談不清楚(台新與彰銀)、有的是以董事長換民股而偷天換日(兆豐、華南)、更有內線插旗意圖蛇吞象(中信與兆豐)。不但併購家數政府難以掌握,由政府宣布一年後的市占率該有多少,更是匪夷所思。市占率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全世界有哪一個民主國家,可以由政府把市占率當成目標的? 

  二次金改不但目標荒誕,其做法更是左殘右缺。我們的政府一方面鼓勵金控擴充地盤,另一方面又不准我們的銀行去最有商機的中國大陸設據點。最近,又傳出央行與證期局干擾拖延海外基金審查的消息。政府兩岸政策的緊縮,無可避免地壓縮國內銀行的業務,卻又以二次金改鼓勵業者在島內廝殺併吞,除了不必要的腥風血雨之外,也根本是內外不一的矛盾施政。 

  社論點出,二次金改的缺失一籮筐已如前所述,輿論撻伐、民代批評、官員也知道闖了大禍,終於在去年四月,由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踩下煞車。以常理判斷,檯面上相關的財經官員應該沒有人昏瞶到呼籲再行啟動二次金改。以事實來看,何志欽、胡勝正滿臉茫然的無奈表情,今上顯然也沒有與他們商量過此事。於是,人民自然會懷疑:陳水扁是從哪一位幕僚或親信處得到這樣的奇想式建議?這位親信幕僚如果不是專業上愚痴到“低標”,就必然是有其他非專業的考量。難道是為了五鬼搬運、替民進黨二○○八募集經費?難道是綠色新黨國資本主義事未竟功,還需要再收一次尾?無論如何,當官邸大廚跳過金管會與財政部,直接推車到行政院第一桌上菜時,外界當然就會產生許多質疑。 

  當然,最令人感慨的,還是那些財經官員。2004年二次金改討論會議,胡勝正時任經建會主委,也是陳水扁經顧小組成員,應該是二次金改的大推手。謝長廷任院長時,胡主委受命做電視辯論,強調限時限家是為了方便行政院管考。去年四月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蔡副院長將二次金改煞車,胡先生也順勢配合力踩煞車。今年陳水扁要把金改列車再度啟動,胡先生轉任金管會主委,是金融事業的牧羊人,這回他又表示“贊成二次金改的方向”,但家數與時間又不再強調了。我們的陳水扁大人信口發言已不是新聞,但是一位從政的學者、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年來的專業態度一再轉變,只有做官的意志不變,這要我們說什麼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