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化解小升初難題要讓老師“動”起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30 11:46:30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小升初擇校問題引起了北京市人大的關注。日前,一些人大代表提出的北京教育資源均衡化的議案,已列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計畫。
  
  上世紀80年代至今,北京的小升初政策經歷了從考試到擇校、再到主導均衡三個階段,教育主管部門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但情況並不樂觀。
  
  資料顯示,去年參與電腦派位的生源只有40%.如果有關部門政策制定猶疑不定,將可能導致局面更複雜。比如,師資力量均衡,被視為成功均衡教育資源的“銅陵奇跡”的關鍵一環,但有人提出“銅陵奇跡”的借鑒意義有限,理由是北京學校構成複雜,目前不可能強制教師調動。
  
  教師的流動是否真如想像的那般艱難?北京城市之大全國首屈一指,上班地點與居住地點相隔二三十公里且跨區域是常見現象,而教師資源的流動,只需在一區之內,活動範圍比“長途奔波族”小得多。
  
  社論指出,關鍵在於,有關部門是否肯下壯士斷腕的決心。此外,教育資源的均衡步伐也可能受到來自權力的阻撓,誠如一位校長所言:“條子生”擋不住。“條子生”希望優先佔有優質教育資源,一些“背景深厚”家長,有可能想方設法干擾改革。
  
  墨守成規往往無過,大膽改革卻可能動輒得咎。這種現象的存在,使一些本來不錯的政策,常常難以達到目的。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大代表諮詢時表示,以前教委強調了多年免試就近入學,現在沒有執行好,說明政令不通,但是擇校一下子取消不了,只能逐步取消。
  
  取消擇校一蹴而就是不可能,但人們迫切需要具體、明確的時間表。其實,均衡教育資源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關鍵在於有沒有資訊公開機制和強有力的問責機制。而奠定名校,有三大基礎:一是名師,二是優生,第三才是好的硬體設施。名師往往是吸引優生的前提條件,優秀的師資隊伍吸引優質生源,彼此互為促進。
  
  社論認為,因此,均衡義務教育資源的輕重急緩,也可依次排列為:第一步,實現師資力量的均衡;第二步,在師資力量和硬體設施無法一步到位、完全均衡的條件下,通過名校向各小學按比例分配招生名額的辦法,同步實現生源品質的均衡;第三步,通過財政撥款向薄弱校傾斜,逐步實現硬體設施均衡。
  
  其中,最難辦的就是師資力量均衡,因為它勢必影響教師個人的物質利益。因此,不妨採取全區統一各類教師待遇的辦法,對同一類教師,不管其在哪所學校任教,待遇都一樣;並且,對主動到薄弱校和條件艱苦校教學的老師,給予特殊補貼和政策傾斜;對年輕老師,也採取同類辦法,使好教師在薄弱校迅速成長。對現有的優質學校,其額外收入不能歸學校坐收坐支,應歸屬教育主管部門合理統一調配。“電腦派位”之所以難以推行,正是因為只是讓學生“派位”,而老師巋然不動,如果老師“動”起來,學生的“派位”也會簡單得多。
  
  在這裏,還要推行資訊公開和問責機制。各校的師資力量、硬體設施、學校規模、招生名額、師資調配方向、財政撥款狀況等資訊,應當全面及時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並對均衡教育資源不力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予以堅決問責。北京市人大的工作計劃,不妨從此切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