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表示,過去台灣參與世衛的訴求,得到了不少國家的同情。然而,另一個不能否認的國際現實是,大陸經濟迅速崛起,全球商人紛紛往中國跑,沒有國家願意自絕於中國市場,而且中共領導人的“大國外交”也收到了相當成效。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恐怕更不能指望得到足夠的國際同情。所以基本上,台灣政府是在現實環境更不利、敵人更強、盟友關係破裂的情況下,決定追求更困難的目標,儘管頗有挑戰精神,卻似乎不是一個合理的作法。不過,話說回來,合不合理,要看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社論認為,說穿了,這還是供內部消費用的政治動作。之前已經搞了一連串的公營事業正名,然後大聲說要以“台灣”名義加入世衛,九月再更大聲說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年底選舉時再祭出“公投綁大選”,甚至公投看要不要台灣也正名一下。用與“台灣”之名有關的各種美麗夢想,凝聚綠色選舉,激化族群對立,只要對勝選有用就夠了,到底能不能加入世衛或聯合國,其實不是重點。
既然只是做做樣子來催票,當然動作愈誇張愈好。無論採取什麼策略,反正也是不得其門而入,那麼索性更加用力地敲鑼打鼓做業績給島內看。就像一到選舉時就漫天亂開的支票,有口無心,明知難之又難,仍然拚命講些不切實際的漂亮話。
加入世衛,很好;重返聯合國,更好。不過別忘了,這是出自一個擅長選舉、但連改善治安解決自殺問題都做不到的政府。有些支票,我們只能說樂觀其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