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近日,一直敏感的中印關係問題頻出,中印之間枝節橫生。近日中國國防部表示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了印軍越線阻攔: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
在印度挑起邊界“糾紛”的同時,雙方又在經貿領域產生了齟齬。印度商工部下屬的反傾銷和聯合稅收總局指責“中國聚酯高強力紗”存在傾銷問題,隨即印度開始了對中國所謂的“反傾銷調查”。為此,印度專門選取了從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的海關數據。
事實上,印度在近年來已成為向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比較多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16年在中國遭遇的貿易調查案件中,立案數量最多的國家就是印度,達21起。其涉及領域包含各個領域。
印度對中國的警惕可能往往是一種單方面的應激性行為,反映出印度作為地區性大國在成長進程中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而對中國充滿的這種敵意可能也是印度政治家們一種心理上與戰略上不安的表現。
而印度媒體選擇在莫迪訪美時機曝光中印邊界對峙事件,反映出了印度的戰略動機:
第一、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後,印度在對華問題上的民族主義復仇情緒始終占據了上風,莫迪上台為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推波助瀾,時常利用中印邊界地區的一些問題做文章,以博取國際社會的“眼球”,撈取政治上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