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中國對印度投資進展艱難,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政府所謂“國家安全”等政治因素的影響。 |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2月初,中國一個工作小組向印度政府遞交了一份五年貿易與經濟規劃合作計劃書,擬為印度“1萬億美元的‘十二五’基礎設施建設”進行30%的投資,總額高達3000億美元。這筆投資的金額已超過日本在印度的投資,成為單個國家對印度的最大投資,其中包括“德裡—孟買工業走廊”及新德裡地鐵等項目。
但是,這項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對印投資計劃,卻沒有讓印度人感到高興,而是讓他們感到極為錯愕。而且,中國此舉遭到許多印度媒體和智庫的質疑。印度商務部將在近期舉行會議,專門討論中國3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印政府格外關注,已專門設立了“安全審查”程式。中方投資印度往往會卡在這一關,尤其是電信、電力等領域審查尤為嚴格,印度這種極不公平的做法直接導致了中印投資品質始終處於低水準徘徊的不利態勢。
長期以來,中國對印度投資進展艱難,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政府所謂“國家安全”等政治因素的影響。由於印度政府經常對中國在印度投資亮起“政治紅燈”,頻頻以影響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和威脅到了中國對印度投資的規模和水準,導致了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屢屢受挫。幾乎中國在印度所有重大專案都遇到了強大阻力。諸如印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和華為對印度的擴大投資專案,以及中資企業在孟買和喀拉拉邦港口的競標,就是政治上的原因而慘遭失敗。
而且,印度經常利用簽證等頻頻製造“小動作”,給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投資和生產帶來災難性的“麻煩”。如數家中國企業相繼向印度派出了3萬多電力、電訊、鋼鐵等領域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幫助印度建設。但是,在許多工程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印度政府突然以中國工人簽證到期為由收緊了簽證政策,要求這個工人必須馬上離開印度,給中資企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無形之中增加了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