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國經濟轉型時間窗口已經不多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7 00:15:11  


 
  可見,生產要素價格低估是中國現有經濟增長模式以及經濟內外失衡和產業結構低級化的症結所在。中國以其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環境成本和較好的產業配套體系克服了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的價值窪地。數據顯示,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間,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勞動力報酬年均僅增長9.9%,資本回報率增長遠遠高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美國製造筷子出口給中國”、“越南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耐克運動鞋的生產國”;這些新聞正在觸動中國人的神經。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及環境、資源等瓶頸意味著中國生產要素價格重估的開始,中國低成本的優勢將逐步消失,如果中國不能真正建立起國家的創新基礎,又無法與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競爭,將會導致低端製造和高端製造優勢的雙重流失,這是中國未來十年最大的挑戰。

  對於中國而言,“滯漲”並不是增長停滯與通脹膨脹的並存,它的真實含義是“真實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與“要素價格總水平”上漲引發的高成本壓力。因此,如何增加宏觀經濟中的有效供給,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人力資本積累以及勞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來化解要素成本上升帶來的通脹壓力是根本的路徑選擇。因為,留給中國經濟轉型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