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主體意識”對島內政治與兩岸關係的影響日益嚴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 00:21:24  


 
  島內將“台灣主體意識”高度政治化,並賦予極高的政治價值,結果讓台灣陷於嚴重的政治衝突之中,讓台灣島內對國際化與全球化有一種抵抗與排斥心理,對中國大陸有一種敵視態度,陷在狹隘的島嶼思維,形成鎖島心態,影響兩岸關係的發展。儘管馬英九上台後,具有開放性思維,積極發展與大陸的關係,但仍極力強調台灣的主體性,一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為處理兩岸關係互動與合作的最高原則。這一思想也是“台灣主體意識”的集中表現與“台灣主體意識”在政策上的體現。

  可以說,“台灣主體意識”已成為島內主要政黨政治主張與政策思維的重要基礎,影響其兩岸關係發展政策走向。也就是說,今天島內的兩岸政策思維與政策走向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島內“台灣主體意識”的影響與制約。

  “台灣主體意識”與“九二共識”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政治基礎,是兩岸兩會恢復會談的基礎。“九二共識”的核心是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與立場。國民黨與馬英九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但更強調“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與大陸只講“九二共識”,回避“各自表述”有很大不同。顯示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與“維護台灣主體意識”上搞平衡,儘管並不否定存在巨大模糊空間的“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價值,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重大區別。不過,嚴格追究起來,國民黨今天講的“九二共識”與當初兩岸認定的“九二共識”是有區別的,因為國民黨已將“中華民國”與台灣等同,認定“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實際上與民進黨主張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名字叫“中華民國”沒有本質區別。即國民黨講的“中華民國”已不是“中華民國憲法”意義上的“中華民國”,也不是真正意義包括台灣與大陸在內的一個中國,而只是台灣,這就是“中華民國”的空洞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國民黨承認的“九二共識”只有名義上的價值與意義,已偏離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思想。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現象。

  民進黨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否定“九二共識”,認為這只是國共兩黨的共識(是一種曲解,兩岸執政當局達成的共識,就是兩岸共識)。否定的關鍵原因在於“九二共識”包含了“一個中國”的概念與思想,與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不符,因此堅決反對。於是民進黨積極努力尋找新的共識,希望成為兩岸的新共識,如呂秀蓮提出“九六共識”、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蘇貞昌提出“台灣共識”等。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正式提出“台灣共識”(強調民主機制,以維護台灣現狀為核心),作為與大陸協商新的共識,在島內引起極大爭議。可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論述核心是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與“台灣主體性”。

  “台灣主體意識”的高漲以及台灣當局以“台灣主體意識”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原則,導致島內普遍出現將“台灣”與“中國”等同與並列的“台灣國家化”認知趨勢,嚴重影響台灣民眾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的認知。

  台灣與大陸之關係的不同稱謂反映出不同的政治立場與主張,是一個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還是兩岸“一邊一國”或兩個國家的重大問題。大陸一直反對“台灣與中國”並列,核心就是要維護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能造成兩岸“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一邊一國”的誤解。早期,國民黨以大陸、共匪稱呼對岸,不會有“台灣與中國”的並列說法,甚至在法律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本身也是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兩岸關係,以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憲法”精神。民進黨執政後,大力推動“去中國化”與“台獨”政策,視台灣為一個國家,將兩岸關係明確定位為“一邊一國”關係,不再講“台灣與大陸”的關係,而是講“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政治人物言必中國,不再稱大陸,以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民進黨這一“台獨”政策的推動非常成功,造成今天台灣社會普遍將兩岸關係視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甚至堅持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的國民黨人也逐漸發生變化,接受了民進黨的政治立場,也言必稱“台灣與中國”,而很少再講“台灣與大陸”。

  馬英九執政後,儘管對兩岸關係定位與表述有明確的指示,強調兩岸關係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甚至在2011年初公開要求政府部門在公文中稱對岸為大陸,而不要再稱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撥亂反正的政策。在這一點上,國民黨與民進黨是有區別的,是不同的。但由於現實問題,由於民進黨“台灣與中國”定位的成功推動與普遍化,在今天的台灣社會,不論藍綠,不論官民,在台灣的各個媒體中,均普遍稱“台灣與中國”,已很少有人稱“台灣與大陸”。可以說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這一問題上也有趨同之勢,已不是馬英九個人對兩岸稱謂的法律定位與糾正所能改變的。儘管這種稱謂是語言表述的變化,但卻是兩岸政治定位的重大變化,是性質的變化,已表明在台灣內部已徹底將“台灣國家化”,對未來兩岸和平統一是非常不利的。

  阻礙兩岸和平統一

  “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與普及,讓台灣的“事實台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不利兩岸和平統一。眾所周知,民進黨是一個“台獨”政黨,長遠目標是建立台灣共和國,只是民進黨內部有“激進台獨”與“溫和台獨”之分,“冒險台獨”與“務實台獨”之分。那麼國民黨在台灣前途問題上有何主張?是主張統一還是主張“不統不獨”?則有不同的答案。依國民黨對“中華民國憲法”的堅持,國民黨理應在法理上不排除兩岸的終極統一,似乎可稱之為統一政黨,這也是“台獨”勢力將國民黨視為統派或“親中賣台”的重要原因。馬英九則提出任內“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主張,已成為國民黨最重要的兩岸政策主張。這“三不”政策反映了國民黨高層與馬英九當局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政治立場,就此立場判斷國民黨是一個“不統不獨政黨”,國民黨也可稱之為“維持現狀黨”。

  不過,從國民黨兩岸關係發展與對台灣前途主張的總體政策觀察,國民黨實際上已放棄了對兩岸統一的追求與主張,已非統派,他們不再講兩岸統一,還反對黨內人士講統一,因此已沒有人會認為今天的國民黨還是一個主張統一的政黨。國民黨已開始主張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而不是由“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不僅“違憲”,而且是一種放棄兩岸統一的“台獨”主張,在這一點上,是抄襲了民進黨的台灣前途“住民自決論”。國民黨公開反對在兩岸往來或相關協議中寫入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表述與主張,與民進黨已沒有本質區別。

  在“台灣主體意識”的主導下,藍綠均主張“台灣優先”與“台灣中心主義”。在處理兩岸關係問題上,在兩岸交流與合作中,不論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在維護台灣利益與所謂台灣主體性問題上的立場則是高度一致。馬英九上台後,提出處理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一個基本原則即“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就是台灣利益至上,台灣優先等“台灣主體意識”的集中表現。民進黨也是如此。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也提出同樣的主張。蔡英文在“十年政綱”中主張,“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民進黨對兩岸經貿政策則堅持‘台灣優先’,同時堅持‘台灣整體長期性的利益’”。這是蔡英文兩岸經貿政策主張唯一與馬英九當局較為一致的一點。就是說在當今兩岸經貿互動與往來中,在台灣內部,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是典型的“台灣中心主義”與“台灣利益至上主義”,是“台灣主體意識”在藍綠兩岸政策思維上的集中體現。

  “台灣主體意識”已普及化,大眾化,要化解“台灣主體意識”中的“台灣主體性”與“台灣獨立”思想,增進“中國意識”或增進祖國意識,追求未來兩岸和平統一,最重要的還是推進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努力建構兩岸經濟共同體,實現兩岸經濟的一體化,增進雙方的共同利益。這樣才能打破“以台灣為中心”與“台灣至上主義”的“台灣主體意識”思維,解構“台灣命運共同體”,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另外,兩岸應加強與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馬英九當局應徹底改變民進黨過去推動的“去中國化”政策,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復興兩岸共有的中華文明,才能為未來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4月號,總第17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