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裡面還有更深一層的現實考量。這些年來,國際上吹捧中國的新創意層出不窮,諸如“G2”、“中美國”、“中美共治”之類的說辭不絕於耳。這些論調或是對中國缺乏真實全面的了解,或是別有用心,但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要求中國承擔更多力的國際責任。這在溫室氣體減排、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上表現得非常突出。
在此情況下,把一個客觀、全面、真實的中國面貌展示給外界,以糾正那些主觀、片面、虛假的認識,無疑有助於消除中外矛盾和衝突產生的一個根源。這也正是此次中歐戰略對話安排在貴陽舉行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安排也確有一定的效果。歐盟副主席阿什頓在參觀過貴陽農村後就指出,“世界上很多人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發達國家,但他們只看到了中國成功的地方,如奧運會、世博會等。”言下之意,外界對中國的認識仍很片面。
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中國的經濟總量高,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居世界百位之後;雖然中國人的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按照聯合國每人每天1美元的貧困線標準,仍有1.5億貧困人口;而中國在2009年的農村貧困人口為3597萬人,相當於法國人口的一半多;在200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我國僅排第九十二位,被列為中等發展程度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