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非合作授人以漁 西方雜音漸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0 00:05:12  


 
  這其中的原因當然很多,但概括起來大致有三個。其一,正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中國的對非合作與援助,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這就意味著,中方著眼於幫助非洲國家建立完善自己的國民經濟體系,而非西方國家慣用的“捐助”模式。毫無疑問,這樣的合作與援助更有利於非洲的發展,也有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因而符合包括西方在內的整個世界的利益。對於這樣的合作,如果西方媒體再鼓噪所謂的“殖民論”、“掠奪論”,不僅自己難以出口,而且也會嚴重損害媒體的公信力。

  其次,經過這麼多年,西方對中非關係的熱絡,渡過了“心理調適期”。從歷史上看,非洲曾長期淪為歐洲的殖民地。由於這一原因,至今許多非洲國家仍以法語、英語、葡語等為官方語言。一些歐洲國家也習慣性地把非洲看作是自己的“後院”。對中國“染指”非洲,自然心懷不滿。

  另外,在前些年中國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一舉一動,本來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中非關係心生妒意,也就不足為怪。如今,中國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西方對中國影響力的擴大,也從原先的擔心、反感、排斥,轉變為現在的默認、接受、適應。在此情況下,西方輿論對中非關係的升溫,慢慢也就習以為常了。

  再次,中非之間開創了堪稱典範的合作模式,並成為許多國家仿效的對象。2006年中非北京峰會後,印度沿用這一模式,建立起“印非合作論壇”;韓國則發起了“韓非合作論壇”;伊朗也搞起了“伊非合作論壇”。至於西方陣營中的美國、歐盟、日本,它們或建立了類似的對話平台,或加強了與非洲的聯繫。以美國為例,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總統本人於今年6月和7月分別對埃及和加納進行了訪問;8月國務卿希拉裡又對非洲七國進行了長達11天的訪問,創造了國務卿在非洲停留時間的最長紀錄。既然西方國家自己都在“東施效顰”,當然也就沒有理由對“西施”說三道四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