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深水區下的兩岸發展之省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7 00:19:46  


 
  但是,洪智坤卻認為民進黨不宜參加“和平論壇”、民進黨應提出兩岸政治差異、民進黨應及時駁斥假綠營的假立場。他更明批參加平潭研討會的專家是假綠營,認為他們是沒有代表性的民進黨員,竟然說出:“民進黨不否認身為中華民族與炎黃子孫”如此謬論,卻被中共官方媒體廣為宣傳,這種“人到中國就脫褲”的亂彈,民進黨中央沒有及時駁斥,很容易混淆視聽。他並強調 大陸應顧及與談人代表性。洪智坤批謝明顯,直指其為沒有代表性為綠營之非主流派,顯見綠營本身出現了路線上的問題,真綠營與假綠營成為新的熱議話題。
   
  對於研討會後的思考,首先,我們必須瞭解,要讓兩岸當局或是兩岸三方在短時間內調整主張及想法,是不切實際及好高鶩遠的,我們不能有過高的期待與不切實際的要求及幻想,必須要順勢而為,勿欲速則不達。
   
  其次,這場研討會是國台辦張志軍主任的初登板,想必外界會高度關注,張志軍主任在研討會亦清楚表明大陸當局的立場及未來施政方向,當然肯定過去王毅主任在兩岸關係中的歷史定位與貢獻,將大陸過去一段時間對台工作方向正確予以延續,只是現今面臨新形勢下的考驗,深水區中的問題紛紛出現,現在已經不光只是正視及重視問題層次,而是如何有效處理及解決問題之對策尋找與理論構建的問題,已非停留在兩岸必須交流對話、要重視兩岸關係、發現兩岸問題之時刻,現已進展成為如何交流對話、擴大共識基礎、深化兩岸和平發展、找出解決兩岸交流之各項問題,換言之,現在已非認知層面上問題,而是如何實踐問題。
   
  現在兩岸所面對的,若就張志軍主任所言,應該已非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之層次;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以及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倘若兩岸交流分階段性,顯然深水區所處理的已非初級階段之正視問題層次,而是複雜難解的思考及對策解決等落實及提出對策之層次。
   
  至於對於綠營代表所提之“憲法”各表主張、兩岸和平架構法制化及倡議以“兩岸政府關係條例”處理兩岸問題,未來兩岸兩部“憲法”應走向對話,我們要給予肯定其勇氣與心態,但也不得不說,其主張能否成為代表綠營的聲音尚有一段相當艱钜的道路需要努力,況且這其實也只是另一種“一中各表”的表述方式,“憲法”難道不是主權國家的象徵嗎?當兩岸“憲法”無法涵蓋時,其本質與兩國論無異,我們過去曾經花太多時間在文字與表面上打轉,根本的問題還是現實上的定位,無論一中各表也好、“憲法”各表也罷,說穿了都是希望大陸能正視“中華民國”現實存在;然而對於“中華民國”,台灣藍綠的主張是不同的,兩岸的看法也是歧異,“憲法”各表的重點並非在於維護“憲法”的價值性與落實其尊嚴,綠營代表想要在九二共識下補上“憲法”各表,有時間上的差序問題,“憲法”各表只是突顯出正深刻的政治歧異與政治意涵,大陸當局能夠接受“憲法”各表主張嗎?台灣內部能夠建立“憲法”共識與台灣共識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
   
  再者,兩岸雖說要民間先行,但卻不能規避一軌駕馭二軌以及二軌替一軌服務的客觀事實,過去一段時間,兩岸舉辦各類型的研討會與座談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但為何我們一直反覆討論這些議題?甚至是缺乏效率,其原因一來複雜;二來情勢變化;三來參與角色時有調整,其實最根本的關鍵就是二軌與一軌結合及配合併不到位,二軌的共識並無法確保成為一軌的政策,二軌與一軌間的關係,絕對會影響我們是否一直反覆討論這些議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問題一樣,但思維可能日有所變化,或許有一天的二軌能夠茅塞頓開,產生石破天驚的效果 。但是民間政治對話是無法產生法及公權力的拘束力,是相當明確的;但其供為政策參考及研議的價值,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