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政治傾美、經濟傾中 台灣的無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2 00:58:07  


   
  持平來說,馬政府在第一任期“親美、友日、和中”政策的成功,除了靠謹慎的操作與智慧來處理,不挑釁的心態是相當重要的;這些被對待的對象也給予台灣足夠的空間和尊重,才會有這四年來的平穩期。儘管台灣內部部分人士對於馬政府的政策頗不以為然,但客觀的事實是馬政府倒也平穩度過。當然此一時、彼一時,是否有調整及重新潤飾的必要?恐怕需要相關人士共同來思考。
   
  台灣與大陸、美國及日本,在不同的層次上確實代表不同的意義,但順序及論述上,倒可以做更精確及穩健的描述;如台灣保持與各方不同程度上發展不同程度的關係,務必使任何一方都不致於產生明顯的不舒服感,要處理多邊關係問題時,需要高度的智慧與縝密的思考,更需要台灣民意高度的支持與理解,在野的民進黨倘若能夠站在多數人民利益下來思考問題,畢竟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執政,都會面臨到同樣的處境。
   
  總之,馬政府許多創見及說法,帶給台灣平穩的四年,但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及兩岸局勢變化,馬政府或許應該與時俱進,隨時調整,保持對台灣人民最有利的狀況,然而不能變的是“憲法”的精神,或許四年過後,“親美、友日、和中”的政策仍舊可以因應複雜多變的環境,但台灣卻不能不事先思考,任何可能出現的變數及狀況,多一分思考與準備,就多一分保障及穩定。和平與發展、民主與繁榮、自由與法治這些是不能改變的價值,能夠調整的部分,就有賴相關人士的智慧及相關對象的接受度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