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3日電/馬英九昨天首度觸及本周落幕的兩岸經濟協議第二次協商內容。他指出,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岸承諾盡量在“早收條款”中避免傷害台灣內需及弱勢產業,能做到什麼程度,“未來要看大陸表現,政府也會繼續爭取保護傳統產業。”
中國時報報道,馬英九在接見博鰲論壇代表團時表示,“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會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都獲得對方確認。”台灣也爭取大陸進一步開放台灣農漁產品免稅進口,雙方已約定第三次協商中確定早期收穫項目。
馬英九也透露,不管是貨品或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協議文本內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都會有明確結論,推動簽訂ECFA是把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也讓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有些進展,“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從大陸開始簽是正確的作法。”
他舉例,不管接待歐洲或亞洲訪客時,外賓都會要求台灣和大陸簽ECFA後,不要忘了他們,證明台灣簽署ECFA的動作,會改變台灣在整個東亞當中的地位,讓大家知道台灣是有企圖心。
馬英九強調,ECFA會幫助台灣在未來東亞經濟合作中取得較有利的地位,使台灣產品在主要貿易國有較好的市占率。但他也提醒,這不是一個晚上可以達成,但至少能讓台灣採取有效步驟,有了這個地位,做起來會相對比較容易。
民進黨憂心衝擊,馬英九澄清,台灣不是一廂情願,大陸廉價貨品如果進入台灣市場,對若干內需型產業也會有影響。不過第二次協商中,大陸也承諾盡量在早收條款中避免傷害台灣內需型及弱勢產業,“能夠做到什麼程度,當然要看他們未來的表現。”但馬英九認為,至少大陸有這樣的承諾,比沒有要好。政府也會繼續爭取保護傳統產業,讓這些產業在兩岸經濟協議的協商過程中不會被犧牲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