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訴求極端化 愛國不等於罔顧法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7 00:56:55  


 
  除了愛國義憤之外,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國內民眾在對日愛國訴求表達上的極端化、激進化甚至暴民化?公民教育的薄弱甚至嚴重缺失,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所謂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用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的解釋,就是為一個國家的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為履行承擔他們的公民角色而進行的教育。因此,公民教育就是政治教育,或者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原校長艾米.戈特曼教授的話就是“為必要的政治參與而培養(公民的)德性、知識和技能等”。一言以蔽之,公民教育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由此可見,公民教育中雖然有愛國主義這一關鍵內容,但絕不僅僅是甚至等同於愛國主義教育,還包括理性多元、科學開放的政治意識、政治理念、政治價值觀等,深厚篤定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識,以及推己及人、服務奉獻、誠信合作的道德素養等。換句話說,就是讓公民學會如何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進而愛國家。

  然而,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過分關注意識形態的灌輸,而忽視甚至缺失科學政治理論、理性政治意識、開放政治觀念的傳播教育,特別是法治、民主、人權、自由等現代政治觀念往往被視之為敵對思潮而大張撻伐,這方面教育尤為薄弱。在現實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取代公民教育,造成公民對愛國主義等理念的片面理解甚至錯誤理解,法治觀念、人權觀念、自由民主觀念、公平正義等公民所需的基本理念嚴重缺失,公民道德素養不僅提升緩慢甚至部分嚴重倒退。

  在此背景下,一些民眾尤其是年輕公民以為扛起愛國大旗就可以罔顧法紀、為所欲為,擁有一腔愛國熱血就可以宣揚暴力血腥、野蠻無恥,所謂的愛國訴求自然就難以合法、理性、有序的表達,自然就不可遏制地極端化、激進化甚至暴民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