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關注:伯南克獲諾獎後出席學術活動
http://www.CRNTT.com   2022-10-19 00:58:10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出席布魯金斯學會在YouTube的線上交流活動(來源:視頻截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記者 樂國平)10月10日,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與另外兩名經濟學家一道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引起了社會很大關注。這位既是學者、又是高官的人物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備受爭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日前邀請剛剛獲獎的伯南克出席學術交流活動,暢談他的學術和工作生涯、獲獎感言,並回答與會人員的提問。

  伯南克首先介紹了他這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在於他和其他兩位學術同仁“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特別指的是他在1983年於斯坦福大學任教期間發表的關於大蕭條研究的論文,該論文認為金融系統的失靈是造成大蕭條的本質原因。當時的學術界輕視金融系統的作用,因此他的研究改變了人們的時代認知。

  他還簡要介紹了他對於借貸者和放貸者的研究。他認為,借貸者在籌款時,對於自己的還款能力比較瞭解,但並不會對放貸者實話實說,而放貸者對於借貸者的真實還款能力並不十分清楚,這就需要事先進行大量研究,需要有中間人代理,如此耗費了放貸者的精力和成本。在經濟危機時期,借貸者真實還款能力較差,代理成本隨即上升,就更加重經濟負擔。因此,借貸成本問題作為金融因素之一,對危機的惡化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而他所持的這種金融因素對危機的放大或加強作用的觀點,被總結為“金融加速器”理論。

  伯南克對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原因還有一些獨到的觀點。他通過觀察當時許多國家的經濟狀況,發現存在金融風險的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情況更糟糕,特別是那些還堅持金本位制度的國家,在流動性緊縮的時代難以盡快得到復甦。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