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忽視黨內人和 馬英九應盡快改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8-07-23 00:09:43


政不通,人不和,夠馬英九愁的。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評論員 黃池生)香港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上月因腦血管畸形症辭官,臨別秋波,寄語為官首重“政通人和”,引發香港政界反思,成為熱門話題;個多月來,台灣也出現是否“政通人和”的討論。港、台情況不同,馬時亨因為一句要“政通人和”,受到政界、社會交口稱讚;馬英九則因為政不通、人不和,飽受抨擊,執政兩月,已陷在諷罵聲中,處境艱困。

  所謂“政通人和”,意為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其出處為宋朝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千百年來,中國人將理想的政治、社會民生狀態概括爲“政通人和”,“人和”是“政通”的前提,孔子把“和”作爲普天之下的道德准則;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

  從“政通人和”的釋義看台灣現狀,馬英九政府當前的确有點“政不通、人不和”。聯合晚報18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中立選民對馬英九的不滿聲浪,從一成上升為四成五,是對馬英九表現最失望的一群。馬英九聲望急跌,民進黨、綠色媒體罵他,國民黨“立委”、中立或立場偏藍的媒體、名嘴罵起來也不太留情。罵馬一時間在台灣幾成時尚,令很多人錯愕、惋惜,也為馬政府捏把冷汗。

  馬政府陷入困境,歸結起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碰上近廿年來國際經濟最差的時候,“天不時,地不利”;其二是馬英九的領導能力、施政風格出了問題。如果要將原因分主次,油價暴升、股市下跌、通貨膨脹等,是世界性問題,應對得宜,危機可成為轉機,這方面不是馬的主要問題;領導能力、施政風格不符民眾期待,才是馬英九上台執政後無法做到政通人和的關鍵因素。

  回頭檢視,馬英九當選後宣稱要當“全民總統”、搞“全民政府”,重用多名綠色人物,重要人事安排“乾綱獨斷”,甚至主張“黨政分離”,對自己的傷害最重,也對國民黨、以及對曾經追隨過自己的人造成傷害或困擾。選舉中力助馬英九的多名原馬團隊重要成員,如詹啟賢、羅智強等,勝選後未能受到重用,另謀出路,影響民眾對馬的觀感;國民黨在所謂的“黨政分離”之下,既非執政黨,也非在野黨,處境尷尬,人心渙散,戰鬥力大減。

  民主政治本來就是權力分享,人和政通,整合力量大,是基本道理;民主政治也是政黨責任政治,這些方面如果出現問題,就算天時地利再配合,也難成事。國民黨大老王作榮近日點出馬英九的問題,通俗又精闢:“你把共同奮鬥的人放棄掉了,現在你成功了,只有自己享權力,把大家摔在一邊,我就跟你造反,跟你鬥,是你自己製造了內部敵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