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專論:美動員對華筑反對之墻 必然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24-05-27 00:38:27


 
  東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歐洲聯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主要工業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在歐洲國家中,法國、德國與中國經貿聯繫日益緊密。德國在華投資不斷增加。德國企業反對歐洲聯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法國雖然主張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但是,中國領導人訪問法國之後,法國社會各界對中國態度似乎有所改變。不少法國企業經營者認為,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對於法國經濟的復甦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歐洲除了英國死心塌地跟隨美國之外,德國和法國作為主要工業國家的重要成員,能否積極響應美國提出的“統一戰線”值得懷疑。 

  美國已經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力量,阻礙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已經不可能。美國試圖聯合其他工業國家特別是歐洲工業國家,對中國實施制裁措施,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歐洲經貿關係正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東歐國家與中國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匈牙利作為歐洲的樞紐,工業基礎雄厚。近年來,匈牙利政府高度重視與中國的合作。中國許多企業在這個國家設立產品分銷中心,中國大型製造企業紛紛在匈牙利開設工廠,產品直接銷往歐洲聯盟國家。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美國試圖借助於七國集團,建立反對中國的“高墻”,最終很可能會以失敗而告終。 
  
  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通過各種方式遏制中國的發展,這既是美國對待所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一貫做法,同時也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霸權地位而進行的最後掙扎。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束手無策。不斷增加的財政赤字以及始終無法解決的通貨膨脹問題,導致美國積重難返。美國民主黨政府將責任推卸給中國,不會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反而有可能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美國財政部長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7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希望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對付中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這一方面是因為7國集團的成員中,絕大多數成員與中國經濟關係密切,切斷與中國的聯繫,必然會導致他們自身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西方陣營對抗中國。過去美國依靠“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通過向同盟國提供商業機會或者現實利益,要求同盟國唯美國馬首是瞻。可是如今,美國非但不能向同盟國輸送商業利益,反而製造混亂,從同盟國獲取商業利益。德國、法國充分意識到,美國之所以精心策劃烏克蘭顔色革命,挑起衝突,目的就是要對歐洲分而治之。“成為美國的敵人非常危險,成為美國的朋友非常致命”。除非德國、法國領導人的把柄控制在美國的手中,美國隨時可以對法國、德國領導人實施政治勒索,否則,德國、法國很可能會對美國虛與委蛇,美國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