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美國鐵路交通事故帶來的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00:02:34


 
  在美國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究竟是選擇發展鐵路交通系統,還是發展其他的交通系統,這是需要美國決策者認真考慮的問題。經濟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美國可以齊頭並進,發展汽車交通、民航交通的同時,大力發展鐵路交通。可是,當美國聯邦政府捉襟見肘,美國各個州政府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美國必須在各類交通系統中作出科學的選擇,因為祗有這樣,才能確保美國交通系統符合美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然而,美國聯邦政府在交通系統發展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話語權。作為聯邦制國家,美國改善交通系統,必須考慮到各種因素特別是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對於美國國會議員而言,改善轄區內的交通設施既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同時也是商業利益上的需要。如果能夠爭取到更多的聯邦財政資金,加快本地經濟發展,那麼,在未來的選舉中就會贏得勝利。在美國國會議員的相互掣肘下,美國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方案雜亂無章。美國要想建立全國統一的高速鐵路系統,比登天還難。

  選擇適合本國的交通發展體系,既是一個民主決策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科學決策的問題。對於美國聯邦政府而言,不能無視美國鐵路交通系統中存在的問題,但是,要想改變現狀,重新發展美國鐵路交通系統幾乎是異想天開。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周期性選舉決定了,美國聯邦政府在制定交通計劃的時候,只能追求短期利益,如果制定長遠的目標,在選舉中很可能會得不到選票。另一方面,鐵路交通運輸涉及土地徵收的問題,在美國這樣一個私有化國家,無論是鐵路建設者,還是美國聯邦政府,都無法採用強制措施,確保規劃的鐵路線路建設順利完成。畢竟修建鐵路是一個商業項目而不是公共利益項目,美國聯邦政府和美國鐵路公司只能在現有的鐵路框架內修修補補。

  美國鐵路交通事故頻發,不僅僅是一個標準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與美國的政治結構糾結在一起的綜合性複雜問題。正因為影響美國鐵路交通事業發展的因素很多,因此,美國總統才不會在美國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之後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因為那樣做就等於把自己置身於政治漩渦之中。這對於維護美國總統的形象,在未來的選舉中爭取選票極為不利。

  按照美國政治發展的邏輯,如果出現在現場能夠贏得人們的同情和支持,美國政客就會爭先恐後奔赴現場。可是,如果事故發生之後,出現在現場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有可能會引發新的矛盾,那麼,美國政客一定會轉移視線,千方百計地推卸責任。

  果不其然,美國交通部負責人面對美國俄亥俄州發生的交通事故,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將責任推卸給上屆政府,認為正是由於上屆政府放寬標準,才導致俄亥俄州發生鐵路交通事故,鐵路貨車運輸的有毒物質給當地造成環境污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