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將氣候問題變成結構調整的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21-09-03 00:01:19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訪問中國天津,就全球氣候問題與中國負責人舉行會談。根據美國方面的報道,美國氣候特使將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範圍內,與中方廣泛深入交換意見。

  考慮到美國共和黨政府主動退出巴黎協定,人們有理由相信,美國民主黨政府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修補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國際形象。

  地球氣候變化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自然現象,但是,現在已經演化為政治問題。西方國家之所以在地球氣候問題上做文章,是因為他們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逐漸減少。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二氧化碳氣體排放處在高峰時期。限制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就意味著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正因為如此,巴黎氣候協定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發展中國家在氣候問題上主動承擔責任,而發達國家應當在巴黎協定框架內,為發展中國家解決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持。

  中國已經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將會在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問題上主動採取行動。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將達到最高峰,2020年中國將實現二氧化碳氣體中和。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方面展現出來的自信。

  中國有足夠的能力依靠科技創新,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中國不僅具有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地熱發電、水力發電、現代核電站等一系列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能源技術,而且更主要的是,中國已經找到了二氧化碳儲存的科學方法。中國在石油天然氣開採過程中,可以把二氧化碳儲存在地下,甚至可以把二氧化碳長期封存起來,讓二氧化碳轉化為人類可以使用的清潔能源。中國在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問題上所作的一切努力,有助於中國實現既定目標。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所以在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問題上做文章,顯然不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而是為了借助於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給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施加壓力。這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美國總統氣候特使訪問中國,雙方究竟會在哪些問題上交換意見,在促進巴黎協定執行過程中,還會提出怎樣的建設性的建議,值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始終認為,在美國國內政治兩極化背景下,華盛頓仍有一些有識之士,堅守人類文明發展的底線,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實事求是,妥善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