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美國經濟同盟前景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1-07-08 00:00:50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國家。如果對中國實施遏制戰略,試圖建立所謂的經濟同盟,共同對付中國,那麼,中國完全可以另辟蹊徑,依靠自己的技術生產半導體產品,解決中國國內需求問題。美國、日本、韓國企業要想打開中國的市場,就必須改變錯誤的政策。如果以經濟同盟的方式對付中國,那麼,最終必然會失去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

  中國一些企業強調學習美國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但是,他們絕對不會寄希望於美國出售先進技術,幫助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西方國家制定一系列規則,禁止西方國家企業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即使中國願意購買美國的先進技術,關鍵時刻也不可能獲得先進技術。中國企業必須放棄幻想,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

  中國華為公司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知識產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可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在芯片製造領域,中國國內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中國華為公司曾經一度處於極度危險的邊緣。

  如今中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依靠集體攻關,爭取早日補上中國半導體產業領域存在的短板。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擁有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美國、日本、韓國試圖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同盟,對中國實施半導體產業鏈制裁,可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失去中國這個重要的半導體市場,同時也促使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建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鏈。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歷史經驗表明,凡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制裁的領域,中國依靠自力更生,總是能夠突出重圍。美國對中國實施航天技術封鎖,中國依靠自己科研技術已經建設太空站,中國航天員已經在太空站開始長期工作。如果日本、韓國和美國建立經濟同盟,共同對付中國,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帶來嚴重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必然會激發中國人民的鬥志,中國科技人員一定會奮發圖強,在芯片製造領域走到世界的前列。

  近些年來,芯片製造技術,被吹得神乎其神。按照中國一些科學家說法,中國已經掌握芯片製造技術,但是,之所以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購買外國芯片,是因為在一些商業芯片生產方面,中國成本遠遠高於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只要中國不計成本,投入研發資金,用不了多少時間,中國就能生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

  中國在芯片技術開發領域,已經找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點:第一,在基礎材料方面,改變傳統的矽基材料,嘗試採用其他基礎材料生產芯片。這樣既可以突破矽基材料的技術極限,同時又可以提高芯片的使用效率;第二,中國正在尋求新的芯片製造工藝,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芯片製造方法所存在的弊端,通過增加芯片叠加層,大幅度降低芯片的能耗;第三,正在尋找芯片的替代性產品,改變傳統的產業鏈,克服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如果中國能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領域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那麼中國未來在芯片製造領域,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中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技術封鎖。如果美國建立的所謂經濟同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同義詞,或者是技術封鎖的又一個概念,那麼,中國將會旗幟鮮明堅決反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拉攏日本、韓國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同盟的戰略,不會因為中國反對而停止。中國必須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粉碎美國所建立針對中國的經濟同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美之間技術爭端主要反映在知識產權領域。近些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立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這其中包含了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家的智慧,中國科技界和企業界也作出了巨大犧牲。如果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不能為本國企業服務,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體系阻礙科技創新發展,那麼,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就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務之急,是要在充分聽取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芯片製造企業意見基礎之上,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的知識產權制裁,通過修改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實施反制裁措施,強化合理使用和強制許可制度,徹底打破西方國家的知識產權壁壘,為中國芯片製造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據。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絕對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跳出傳統思維,以為中國企業服務為己任,重建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