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美試圖聯合國際勢力抵制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0-09-06 00:01:30


 
  美國希望中美兩國經濟“脫鈎”。這對中國來說可能利弊參半。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由於美國經濟虛擬化嚴重,因此,與美國經濟繼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助於維護中國的國家經濟安全。從消極的一面來看,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必須重新建立產業鏈。中國正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但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國際大市場,加快中國經濟發展步伐。中國不應在美國尋求與中國“脫鈎”的情況下,以犧牲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為代價與美國保持經濟的聯繫。中國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尋找替代性方案。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必須強化與美國企業特別是與美國投資者的聯繫,為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創造良好的條件。 

  資本家唯利是圖,如果中國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美國投資者有利可圖,那麼,他們一定會回到中國。中國吸引外資的同時,必須為中國企業創造更好的經營條件,不能內外有別。中國外商投資法已經規定了平等保護的原則,外商企業在中國不能享受超國民待遇,中國企業和外商企業都在同一個法律體系下開展經營活動,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一些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可能會失敗,這是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不能因為一些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虧損,為了挽留美國投資者,而為他們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過去為了照顧到美國的經濟體制,中國舉辦大型展覽會或者博覽會的時候,為美國專門保留展覽館並且提供財政支持,這種現象必須改變。中國歡迎美國投資者,但是,美國投資者在中國必須開展公平競爭,沒有任何特權。中國不會為了吸引美國投資者而給美國投資者以特殊待遇。 

  第三,美國正積極縮小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當前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在中國的周邊地區給中國製造麻煩。印度不斷在邊境地區尋釁滋事,實際上是配合美國對中國採取戰略行動。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減少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可能是迫於某些外國的壓力。日本已經宣布從中國市場撤回投資,而韓國已經關閉三星工廠,轉而投資越南。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美國第一個戰略步驟是,要求中國的周邊國家減少或者中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從而使中國無法與周邊國家開展經貿合作。雖然一些周邊國家表面上與中國維持經貿關係,但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現實的利益。如果美國要求中國周邊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中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那麼,這些國家有可能會作出艱難的選擇。當然,如果周邊國家與中國保持經濟合作,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那麼,中國周邊國家一定會對美國的政策陽奉陰違,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說一套做一套。 

  第二個部分是建立破壞中國產業鏈的戰略同盟。現在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已經開始重新建立產業鏈,美國有可能會把軍事工業製造基地轉移到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幫助這些國家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對於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些出口導向型國家而言,如果美國幫助他們重建產業鏈,那麼,他們求之不得。對印度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如果美國將一些生產線特別是軍事裝備生產線轉移到印度,那麼,有可能會促進印度經濟和軍事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產業鏈尚未完全形成,這是因為日本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但是,如果貿然與印度合作,有可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日本與印度高速鐵路合作以及其他經濟合作最終導致日本企業騎虎難下。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關係會進一步密切,但是,能否建立聯合抵制中國的產業鏈和產品的供應鏈,這是一個需要持續觀察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