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美關係緩和?真相或假像?
http://www.CRNTT.com   2018-10-21 00:02:00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評論員 彭念)就在彭斯的“鐵幕演說”吹響美國對華全面“圍堵”的號角不久,美國接連釋放出一系列“緩和”信號。比如,美國財政部的最新報告未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美國防長馬蒂斯在與中國防長魏鳳和的會談中也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建設性軍事關係。這一連串的“轉變”讓外界直呼中美關係出現緩和。

  然而,這到底是美國釋放的“煙霧彈”呢?還是美國真心實意的“求和”之舉?換言之,在面對美國自相矛盾的政策信號時,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判?如何分辨其“真情”或“假意”?

  以此次中美關係的新動向為例,分析者們以美國財政部的報告及美國防長的講話作為證據,得出美國緩和中美關係的結論。乍一看,這一推理有理有據,似乎符合邏輯和事實。不過,倘若我們再來看美國B-52戰略轟炸機飛越南海,美國科考船(隸屬美國海軍)停靠台灣港口,我們似乎也可以得出美國並未緩和中美關係的結論。因此,對於事件的孤立驗證,而非聯繫驗證,我們就很容易得出自相矛盾的結論,從而不知所措。

  在面對這些相互抵觸的政策信號時,我們需要“去其真偽”,從而避免誤判資訊、反饋錯誤信號,導致錯過緩和關係的有利時機。

  然而,如何“去其真偽”確實是一個難度頗大的複雜工程。至少,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政界、學界還是媒體對於特朗普政府的決策知之甚少。此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接受美國福布斯新聞網的採訪時就表達了類似的困惑,不僅中國,其他國家也對特朗普政府內部“到底誰能夠影響最終決策”一頭霧水。顯然,這種政策的不透明的確影響了外界對美國對華政策的理性判斷。

  儘管如此,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也並非“無跡可尋”。至少,一些基本的共識和方向性的判斷已經確定,比如中國已經是美國明確界定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華政策全面轉向制衡等。在這些基本框架下,中美關係的走向大致可以確定,只是在這一範圍之內的局部調整需要仔細研判。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