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自公聯合政權中公明黨的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4-02-23 15:04:43


  中評社╱題:日本自公聯合政權中公明黨的作用 作者:張瀚錚(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專業研究生

  【摘要】自公聯合政權從1999年自自公聯合開始,除了中間短暫3年在野之外,到目前為止總共執政了21年。自公聯合政權之所以能持續如此長的時間,以及公明黨作為聯合中較小的一方卻能發揮不成比例的影響,與雙方在選舉上的相互依賴有很大關係。自公聯盟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為了避免聯合瓦解,兩黨形成了各種事前協商機制,同時形成了適應兩黨訴求的政治職位分配模式。在這些聯合的框架下,公明黨能够發揮“刹車”和“油門”以及對華外交上的“橋梁”和“穩定器”作用。在諸作用中,“刹車”在爭議問題上能够生效但效果有限且隨著日本社會的變化不斷減弱,而“油門”所推進的民生福祉政策則是公明黨的核心追求,是公明黨難以讓步的底綫。在新的國內外背景下,自公聯合政權雖然會繼續持續下去,但不穩定因素有可能增加。

  從1999年自自公聯合政權開始,除了短暫3年在野之外,自民、公明兩黨已經聯合執政了21年,其長時間執政深刻影響了今天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且從目前來看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繼續對日本的內政外交產生重要影響。關於公明黨以及自公聯合政權這一長期政治現象,學界不乏相關研究〔1〕。相對而言,對兩黨在聯合組閣後具體的運作方式和公明黨在其中發揮的具體作用和發揮作用的途徑研究仍然較少。〔2〕

  對於自公聯合政權,聯合內閣理論提供了一個分析的角度。聯合內閣理論的基礎是政黨聯合的數量和規模理論,認為最常見的是“最小獲勝聯合內閣”,即聯合內閣裡無多餘的成員,數個政黨組合起來席位剛好超過組閣的要求。〔3〕然而1993年以後,日本的聯合內閣基本為遠超組閣所需半數的“超量聯合內閣”,如2016年自民黨席位超過半數卻仍與公明黨聯合組閣。除了規模過大之外,自公聯合還具有其他傳統聯合理論下的“反常性”,如兩黨大小差距和政策追求差異等,但公明黨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劣勢,在如修憲等自民黨關注的問題上發揮出不成比例的作用。〔4〕面對數量和規模理論的不足,又有學者提出了政黨聯合的政策追求模型、新制度論、政黨聯合的生命周期理論等。其中,新制度論較為符合日本選舉政治的現實,指出這些“反常”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兩黨在“選舉協力”中獲得的“選舉實利”〔5〕。日本現行選舉制度下兩黨的相互依賴成為了公明黨對聯盟夥伴的主要影響力來源,提供了雙方維持聯合的理由和政策協調中自民黨妥協的可能。

  一、公明黨在自公聯合中發揮作用的基礎:

  選舉過程中的相互依賴

  政黨聯合的新制度理論認為,政治運作制度如內閣形成規則、內閣運營規則、議會規則等會影響聯合政權的形成,這較符合日本選舉政治的現實。〔6〕1994年,日本改選舉制度為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區并立制。在新制度下,一黨多數很難達成,并且在小選舉區和比例代表選區不同政黨存在不同的優勢,如公明黨因有創價學會這一支持母體而在比例代表區的的票較為穩定。為了達到組閣門檻,各政黨進行了各種分化組合,自公兩黨的選舉合作方式便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

  由於小選舉區衹有一個席位,兩黨會事先協調候選人提名以避免競爭而分散選票,商議好合作的選區和方式。〔7〕在協議規定的小選舉區,公明黨動員創價學會會員投票給自民黨候選人;而作為補償,在比例代表區,自民黨則動員其支持者,尤其是自民黨地區後援會等自民黨能較精確把握選票的團體把比例代表區票投給公明黨。這便形成了自公之間一種經典的選票交換式合作:兩黨呼籲各自的支持者“小選舉區票請投給自民黨候選人,比例代表區票請投給公明黨候選人”〔8〕。兩黨的政治人物也會互相宣傳助陣,自民黨候選人會將海報貼在公明黨的旁邊,或者乾脆直接在海報上寫上“公明推薦”。這種方式使自民黨在小選舉區中獲得了創價學會的支持,而公明黨在小選舉區中的劣勢則轉為加強其比例代表區上的優勢。同時,自民黨通常也會為公明黨候選人留出8-10個小選舉區并提供自民黨的推薦。由於學會票分散在全國各地,公明黨僅憑自身得票率難以在小選舉區獲勝,而作為自公的“統一候選人”改善了其選舉前景,從而有助於維持公明黨席位數穩定。在2017年衆議院選舉中,比例代表區如果沒有自民黨支持者的選票,公明黨將減少3個議席;而如果自公兩黨競爭,公明黨將失去所有的小選舉區議席。〔9〕

  從上述事例來看,似乎作為小黨的公明黨更依賴自民黨的“施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雙方其實是一種對等、甚至較小的公明黨更重要的合作。根據亞當·利夫(Adam P.Liff)和前田耕(Ko Maeda)的研究,在2000年至2017年的七次衆議院選舉中,自民黨提名的小選舉區候選人中有66%獲勝,而如果沒有公明黨的支持,將有約30%落選。在2017年選舉中,如果沒有公明黨的幫助,自民黨在小選舉區的獲勝者將從215人減少到153人,這使其席位將衹占議會的47.1%。〔10〕在這種情況下,自民黨要通過普通的法案都存在困難。從中可見,與公明黨的選舉合作是目前自民黨一黨多數的必要條件,也是自民黨在取得一黨絕對多數仍未放棄聯合的原因。

  兩黨的選舉合作之所以能達到“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的地步,與以下幾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首先,公明黨在當前選民絕對投票率降低、無黨派層不斷擴大的日本有著支持母體創價學會這一先天優勢。作為宗教團體,創價學會對其所屬會員動員能力強,作為選民時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穩定性,且人數較多,成為了公明黨的優質“票田”,這是自民黨所看重的主要因素。〔11〕其次,兩黨核心選民交集較少,在選民上存在互補,能專心擴大自己的投票基礎而減少競爭。〔12〕最後,與選民互補相關聯,兩黨在議題上也存在著“分工”,同樣有助於更廣泛地吸引選民。日本學者中北浩爾認為,“與自民黨是‘統治者的黨’相對,公明黨是‘庶民的黨’。自民黨關注防衛、宏觀經濟等,公明黨則關注和平和福祉。”〔13〕這分別吸引了不同關注點的選民,也是自公聯盟能够長期執政的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自公聯盟能够形成并維續至今,新選舉制度下兩黨在選舉上的相互依賴是核心因素。雖然參議院席位經常性不過半也是自民黨與公明黨維持聯合的重要原因,但兩黨聯合并非僅根據席位數目而進行,公明黨與自民黨討價還價的力量也非主要來自“關鍵議席”,而在於選舉前其所屬選民對聯合政權的支持。換句話說,選舉上的相互依賴成為了公明黨能在聯合中發揮不成比例作用的杠杆。對此,公明黨前國會對策委員長漆原良夫曾說,“在公明黨真正反對的地方,自民黨是會讓步的。雖然議席上有著壓倒性的差距,但從選舉考慮的話公明黨卻是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14〕

  二、公明黨在自公聯合中發揮作用的途徑:事前審查與職位分配

  組閣成功之後,公明黨便能以執政黨的角色通過日本的黨政互動體制而參與到政治進程當中,其不僅能通過“事前審查”對政府議案從起草到確立的各個環節發揮影響,也能通過組閣、任命政務官員來領導政府執行貫徹本黨政策。

  (一)事前審查:黨政二元體制下的自公二元

  在自民黨長期執政下,日本形成了政府和執政黨的二元體制,政策和法案除了經過政府內部的協調,也需要和執政黨的相關機構如政調會等進行協商,這便是事前審查制。〔15〕自公聯合政權成立後,兩黨間按事前審查慣例設立了各種兩黨間、執政黨政府間協商會議,從而形成了一種二元和集權并存的體制。即政府決策按照事前審查制需先獲得執政黨許可,形成黨政二元互動,在黨政二元互動下,執政黨方面由自公二元之間同樣通過事前審查制的運作規則進行協調。同時,這種政策調整又集中由兩黨的上層做出,具有集權的特點。在這種事前審查制下,決策的形成程序為:政府部門將要向議會提出的法案或政策先交由兩黨黨內事前審查,兩黨內部各自協商達成本黨的共識,之後再通過自公兩黨間的協商機制,如黨首會談、幹事長·國會對策委員長會談等進行執政黨間事前審查,當兩黨達成共識後,通過執政黨與政府互動機制,最終形成閣議或提交給議會的法案。由於體量較小,事前審查比職位分配對公明黨來說更為重要,而事前審查中,比起執政黨作為一個整體與政府協商,執政黨間協商中公明黨的意見更能得到重視。

  (二)職位分配:公明黨影響力的發揮與獨立性的保持

  職位分配也是自公合作的重要形式,公明黨通過獲得內閣及其他政務職位參與政權,實現其政策主張。自公聯合中,公明黨具有閣僚數量一般衹有一人、擔任職位常為國土交通大臣以及黨首不入閣等特徵,這背後可以看出其在發揮影響和維持獨立兩方面的考慮。

  從影響力角度看,衹有一人入閣似乎不利於發揮影響,但是除了所占議席的確較少外,也因其票倉創價學會的性質決定了選民支持的是政黨而非候選人個人〔16〕,這便要求幹部“黨務優先”而不一定需要入閣來報償。同時,公明黨發揮影響力在於所掌握的領域而非人數,其出任大臣次數最多的國土交通省掌管公共事業,在為公明黨吸引支持者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而且與“福祉之黨”定位相符。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明確表示,“國交相是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對經濟也有很大影響的重要角色,這個職位對公明來說今後也很重要。”〔17〕而且,日本閣議遵循全員一致原則,公明黨即使衹一人入閣也相當於有“一票否決權”。從獨立性角度看,閣僚少使公明黨能避免政策向自民黨趨同和受自民黨的醜聞的連帶影響。比如,福田內閣發生危機時,為了獲取支持希望公明黨能够增派閣員,但公明黨擔心受到連帶傷害而拒絕了。〔18〕而黨首不入閣也因入閣勢必受到自民黨首相的領導,這對於保持獨立性無疑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