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評析北京與東京海空通聯熱線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7:02:10


 
  一、援引美蘇熱線充滿誤解

  熱線始於美蘇冷戰時期為防止誤解誤判,引發不可收拾之核武對決衝突,雙方所特別設立以便決策高層直接通聯,其實不論是媒體抑或是安全戰略學者專家,都有相當程度誤解。同時熱線一詞亦被各界浮濫使用,作為定義或是定位不同國家或是聯盟集團決策高層直接通聯專用線路。因此更讓各方不能夠順利理解到為何有些具有政治矛盾與軍事對峙情況國家,相互間就是無法構建出決策高層因應緊急情勢直接通聯之熱線。

  在此必須提醒,當年美蘇是在極度不信任下,同時是以核武相向,隨時可能在爆發衝突後,讓危機失控向上發展到使用核武地步,所以才會思考建立決策高層直接通聯熱線,以避免透過軍事指揮體系層層上呈轉達過程中,因為失準失真產生誤解誤判,最後導引到動用核武相互毀滅不可想像嚴重後果。

  特別是對比最初美蘇熱線來說,該項通聯機制目的相當單純,就是專門限定在可能導致危機升高到爆發核戰之軍事緊張狀況。但不是所有政治危機與緊張態勢,都會使用此等緊急熱線來進行高層通聯,期能透過交換意見與表達立場,共同降低對立化解危機。

  正是因為美蘇熱線是專門針對可能引發核戰之軍事對峙情勢,所以該項機制必須保證隨時能夠讓雙方決策領導人立即通聯,不論美蘇政治領袖身在何處,整個熱線通聯作業團隊都必須隨著其活動行程所到達地點,保持能夠完整進行高層直接通聯之作業態勢。

  儘管當初作業機制是如此設計,同時美蘇熱線根本就不是如同電影情節般,透過某個紅色保密電話進行語音通聯,並由在旁邊收聽之傳譯人員隨時進行即時翻譯,而是透過保密傳輸線路,以鍵盤輸入之電傳打字機,透過輸入書面信文進行直接通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美蘇熱線最初階段,雙方都共同議定所使用語言為拉丁文,以便讓任何一方在使用拉丁文通信聯絡時,都不會獲得任何優勢。同樣對於所使用之特殊用語,美蘇更有作業團隊不斷協商確認其定義與意涵,期能完全摒除任何一語雙關或定義不明之語法以及語詞,讓所有要表達之意義都能夠斬釘截鐵,完全都沒有彈性詮釋或是惡意曲解空間。

  二、目前情勢嚴重程度有限

  現在回過頭來檢視中日雙方外交與國防事務主管部會首長,所不斷聲稱要建立之海空聯絡機制通聯熱線;首先就目前北京與東京互動關係來說,儘管雙方確實存在矛盾與對立,同時還有領土主權與海域劃界爭議,但是顯然沒有任何一方具有透過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之企圖與決心。

  同時雙方就軍事態勢上來說,不論是在東海抑或是釣魚臺列嶼周邊海域,就算執法艦艇擺出對峙架勢,偶爾還會透過艦船運動互別苗頭,但是就算引發衝突或是摩擦,也沒有可能向上升級搞到全面軍事動員,然後雙方傾全力大打出手地步;所以再講得更明白些,就是雙方都認識到能夠建立此種熱線,讓高層首長直接通聯,確實是有其必要性,但情勢確實還沒有嚴重到能夠逼著雙方就範,不論是否能夠接受細節規範,都必須讓其實現地步。

  正是因為雖然存在誘因,但卻同時因為情勢並不急迫,所以雙方才會不斷拋出此項議題,但實際談判磋商進度並不理想。此外吾人亦必須承認,假若是將高層直接通聯機制定位為熱線,在相當程度上,就是要雙方保證在事態緊急時,必須隨時回應對方,絕對不能相應不理,否則就不能將其定位成高層直接通聯熱線。

  但若是思考就目前中日海空通聯機制已經排除適用於最敏感之釣魚臺群島周邊爭議海域與空域,自然就能理解到能夠讓事態嚴重到必須緊急通聯之需求,其實並不如外界所想像那樣高。而且說實在話,若是真正建立熱線,當釣魚臺海域或空域發生對峙,任何一方不遵守協議,硬是要透過熱線管道直接進行高層通聯,最後必然搞成各自表述立場,完全無法解決問題。

  其實從2018年開始建立中日海空聯絡機制後,雖然每年度都會就此聯絡機制執行狀況召開定期會議,但呈現在雙方媒體前之對話狀況,永遠是各自表態,對於既有立場差異,永遠難以產生任何交集達成共識。所以在此種狀況下,雙方對於更進一步推動高層直通熱線會裹足不前,完全不讓人意外。

  三、若有誠意通聯不是問題

  其實當2018年5月中日建立海空聯絡機制協議後,2018年12月20日在日本能登半島周邊日本海海域,發生韓國海軍以及執法艦艇,不但受到從厚木海軍航空基地起飛之海上自衛隊第4航空群所屬P-1海上巡邏機低空飛越查證,更被日本指稱遭致驅逐艦廣開土大王號(DDH-971)射控雷達鎖定,引起雙方嚴重爭議。

  當此事件發生後,日本與韓國國防與外交高層完全是隔空相互叫陣,相互指控對方刻意採取危險舉措示威,並且透過公布相關通話錄音與影像紀錄,甚至還拿出諸多國際法條規範,擺出決不退讓態勢。不過此項過程最後還是在雙方對話無法獲得交集後落幕。但就中國大陸視角來看,會注意到儘管雙方內心不快,但卻證明就算無法獲得共識,同時亦無高層直接通聯熱線,此種海空對峙緊張事件,讓情勢惡化危機繼續升高到爆發全面衝突之可能性確實不高。

  中國大陸海軍方面專業人士亦曾表示,在過去解放軍海軍艦艇裝備相對落後,空中戰機實力亦無法與日本自衛隊匹敵的年代,在大陸周邊海域經常遇到自衛隊戰機刻意低空飛越示威;但隨著解放軍裝備改善,海空載臺實力增強能夠與自衛隊分庭抗禮後,自衛隊各項目標查證、海空攔截與伴隨航行之機動姿態與運動軌跡,都充分顯露出自我克制跡象,亦不會像往日當其實力領先時那樣囂張。

  所以目前中日雙方在海空實力接近後,東京不得不要求其自衛隊海空軍事載臺,在與解放軍艦艇戰機在海上與空中遭遇時有所克制。但在對外宣傳上,卻是不遺餘力地宣稱雙方相遇態勢愈來愈緊張,其實表面所聲稱狀況,事實上卻是與真實情態完全相反。所以翻開此張底牌來看,就更可理解到為何情勢壓力無法敦促雙方達成高層熱線通聯協議。

  此外更要提醒,在中日軍事體系高層建立通聯熱線,到底在產生海空對峙狀況時,國防事務政務首長能否具有足夠權限來全權處理狀況?其實真是不無疑問。同時以現代科技昌明程度,機動無線通信設施之完備周全,權責政務首長若是具有誠意對話解決問題,絕對是能夠立即進行通聯。若雙方首長根本就無意通聯,就算通話亦是會各自表述重申立場,此時熱線就會變成言語交鋒戰場,完全不能夠解決問題。

  所以就目前中日海空聯絡機制來說,繼續推動建立國防首長間之直通熱線,究竟能否具體解決爭議問題,或是在緊急狀況下化解危機與降低緊張態勢,說實在話,關鍵不是在於建立保證必須回應之通聯熱線,而是雙方是否具有改善互動關係之誠意。祇要雙方確實存在互動溝通誠意,其實相互溝通聯絡絕對不是問題,而且就算雙方軍事機艦真是發生衝突,因此誘發出全面戰爭之風險,確實亦沒有高到要讓建立通聯熱線到達迫在眉睫程度。

  肆、結語

  中國大陸與許多國家都建立過各種不同層級通聯與對話機制,高層通聯與對話確實是現代外交重要溝通管道,但所有此等通聯機制都有其章法可循,媒體經常會報導北京拒接熱線電話來大做文章,其實都是根本不理解所謂熱線與高層通聯絕對不能夠劃上等號所致。

  由於目前在表象上所顯現中國大陸與日本在東亞周邊海域與空域,軍事機艦活動經常相遇,為能防範意外與避免誤解誤判,對於在相遇海域與空域現場相互通聯來說,雙方雖已有既定規範可循,但能夠就此完全避免產生爭議,其實也不盡然。但對於針對海空機艦相遇聯絡事項,推動建立國防事務政務首長直通熱線,北京與東京恐怕還要繼續努力,才有可能達成協議。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2月號,總第290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