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會談》的總結與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8 10:56:04  


 
  (二)兩岸開展“合情合理安排”議題上有重大交集。國共兩黨有共同的政治基礎,大陸的主張與馬英九所提出的主張存在共同基礎,而民進黨其實也難以反對“合情合理安排”。

  (三)“合情合理安排”是“正在進行式”。2008年以來,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事實上已經在開始著各方面議程的“安排”與“實踐”,包括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等,也包括兩會的協商及簽署的協議等。當然,這樣的安排是“漸進式”的,不是、也難以是“一步到位式”的。

  (四)“合情合理安排”的關鍵點是首先要解決“兩岸政治定位”。著力探討正面、直接的定位方式,因為過去的不少定位的探討都是“隱性”、“模糊性”及“負面表述式”的定位;尋求階段性的解決方案而非終局性的方案;先尋求政治定位,其次是法律定位;也要立足在現有的方案中去尋找定位,尋求答案。

  (五)“合情合理安排”是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深化兩岸關係的關鍵點。因為兩岸政治關係直接觸及兩岸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本質問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與複雜性。

  二、兩岸如何進行“合情合理安排”

  學者們的建議有:

  (一)開啟民間政治對話。通過對話瞭解彼此的關切,共同探討具體內容。

  (二)“安排”對話中參與對象的全面性,不僅有紅、藍,也需要綠色,紅、綠高層直接接觸對話,甚至大陸智庫要與民進黨智庫尋求機制性對話的可能性。

  (三)“一中”到底是作為對話與談判的基礎還是議題?民進黨認為應該是議題而不是前提,大陸學者認為一中原則是不可討論的,即兩岸是否“一中”不需要討論,需要討論的是“一中”的具體內涵。

  (四)人權議題是否應該是兩岸政治安排的一個議題?大陸學者當然是反對,甚至對民進黨的人權議題進行批評,認為民進黨以人權議題作為大陸政策的核心,不是為了打開兩岸與大陸互動的大門,而是作為應對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的策略。

  (五)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台灣的國際參與是否作為“政治安排”的內容,學者們存在不同的看法,最引人注目的是台灣有學者提出“政治安排”中不應安排台灣的國際參與。

  (六)政治安排需要雙方政治互信的鞏固,需要雙方關係的相向而行,也需要雙方協商,不是大陸單方面的讓步或者善意。

  第四議題:國民黨、民進黨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一、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否在趨同?

  (一)有台灣學者從新制度主義角度,路徑依賴理論出發,分析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的大陸政策的變遷趨勢,強調了民意在兩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最後認為國、民兩黨大陸政策將趨向相同的結論。

  (二)有不少台灣與大陸學者則提出國、民兩黨在大陸政策上的差異。包括:一是兩黨對“憲法”的認知的不同;二是對兩岸定位的不同,國民黨以“一中架構”定位兩岸關係,明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民進黨則是以“一邊一國”定位兩岸,稱呼大陸是“中國”,不是“大陸”或“中國大陸”;三是國、民兩黨對“中華民國”四個字內涵概念的不同,即使民進黨也談“中華民國”,但其內涵概念與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存在不同意涵的。

  二、民進黨的對大陸政策

  (一)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存在調整的壓力。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下,民進黨對大陸政策面臨調整的壓力。因為台灣的政黨政治的關鍵,不僅取決於政治能力的表現,而且也取決於政黨對大陸政策的選擇,2012年1月的兩場選舉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