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崇涵:未來美中關係 會以抗衡型態運作
http://www.CRNTT.com   2021-01-24 00:13:51


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吳崇涵。(中評社 雷明正攝)
  中評社台北1月24日電(記者 雷明正)針對美國總統拜登新政,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吳崇涵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他指出,拜登曾訪中國,對中國印象相當好,民主黨建制派傳統上就主張與中國交往多一點。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對中國也沒那麼有敵意,未來拜登政府對中政策恐怕會以坎貝爾的“亞洲再平衡”的角度切入。

  吳崇涵,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政治學碩士,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政治學博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政府與國際關係系助理教授,2019年擔任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專長為國際安全、國際衝突、亞洲區域政治與政治學統計方法。
  
  吳崇涵分析坎貝爾的“亞洲再平衡”表示,2012年時“亞洲再平衡”不是針對中國,坎貝爾認為中國很重要,是想把美國和盟友再連結起來。當時因為很多批評美國太忽視亞洲事務,主要是中東,亞洲事務失去連結,讓日本和澳洲很擔心。特朗普上任後更激進,還要盟友付錢,使他們更緊張。

  吳崇涵指出,“亞洲再平衡”是一個軸心和軸圈的概念,以美國為軸心拉在一起,這是坎貝爾最大的想法。坎貝爾在國安體系做亞洲政策最重要的人物,其他外交官員如國務卿布林肯對於亞洲可能沒有這麼了解,未來會聽他很多建議。所以最後會回到“亞太再平衡”的概念,接著是會求穩,不會像特朗普三天兩頭變更想法。拜登是個接近80歲的人,年紀越大越沈穩,決策會緩慢,會思考更多東西,都會用奧巴馬時代的舊臣。結構會相對穩定,不會突兀。

  吳崇涵指出,民主黨官僚不會把中國當做敵人,是戰略競爭對手,這是兩回事,概念不一樣。柯林頓時代,中國是戰略夥伴;布什時代變成戰略競爭對手。現在是會強化一點。根據坎貝爾的文章,他用抗衡這個字眼。過去美國對中國是遏制,後來變接觸,再變成又遏制又接觸,現在變成抗衡。文章中提到,未來美國對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下的權力平衡,抗衡的狀態會出現。但並非美國對中國單挑,是要聯合盟友去抗衡中國。

  吳崇涵進一步分析,抗衡是一個理論,亞洲再平衡是一個戰略框架,下面還有很多戰術。包括美國與盟友連結,美日安保,美韓或美澳等,甚至是五眼安全聯盟,作為抗衡中國的戰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