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選舉性質變遷與兩岸關係未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9 11:41:23


圖2:歷年統獨議題的民意趨勢
 
  再者,除非小政黨的得票能集中於某些選區,否則其只是讓選票浪費在未能獲得席次的選區,而讓該黨的得票率遠低於真正能獲致的席次率,也就是所謂的不成比例性指數(Index of Disproportionality)變大;相對的,大黨的得票率與席次率比例性則是較佳,特別是勝選大黨經常席次率大於得票率,所以小黨的制度處境自然是不如大黨。

  至於心理性因素則可表現在選民的投票行為上,亦即當一個理性選民判斷出自己最偏好的政黨,勝選機率是微乎其微時,其可能忍痛放棄該黨,避免費勁走到投票所卻投下無效用的選票,進而轉將選票投給次中意的政黨,以降低自己所厭惡政黨的可能勝選機率,此種行為也就是所謂的策略性(Strategic)、複雜性(Sophisticated)投票,而落後兩大黨的小黨通常是勝選機率較低者。

  不過也有例外,有些選民還是會不改初衷,執意將選票投給最偏好,但卻已然無望勝選的政黨;這種投票動機具有未來取向(Future-oriented),除了是這些選民確信投票支持,有助於該黨的未來發展之外,同時亦不能排除此動作是預告給希望爭取其選票支持的他黨,需適時調整政見以投其所好。

  當然,第三黨或小黨所代表的民意,形成一股不容小覷之風潮時,則既存的兩大黨就必得開始正視該種聲音,甚至進一步將之吸收並融入自己的政見內涵中,這樣的作法不啻可以增加或維持大黨的實力,而且更可能有封殺第三黨或小黨的生存空間效果。

  在這次選舉中,除了國民黨和民進黨外,親民黨在總統大選得到157萬餘票,在立法院也在不分區立委取得3席;時代力量則躍升為第三大黨,區域立委奪得3席、不分區立委分得2席;其他則有1席在桃園市的無黨籍區域立委,1席在山地原住民的無黨團結聯盟立委。

  從機械性因素與心理性因素,加上不分區立委5%得票率門檻來看,兩大黨之外的小黨空間還是有限。對比上一屆剛選完的立法院非兩大黨席次,包括台灣團結聯盟3席、親民黨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共有9席,這次雖有10席,但仍只佔全部113席的9%不到。

  以親民黨而言,由於國民黨聲勢一直遠遠落後民進黨,泛藍選民並未大量進行策略性投票,所以親民黨的總統選票還有近13%得票率,因此也拉抬不分區立委到6.5%得票率,但仍只能分配3席立委。

  至於初試啼聲就斬獲5席立委的時代力量,太陽花學運的社會運動與青年社群的知名度拉抬,確實發揮效果。但嚴格來講,區域立委部分,民進黨採取禮讓提名並加以輔選,在求新求變的氛圍下擊敗國民黨3席連任立委,獲勝選區還是兩大勢力對決,機械性因素與心理性因素不算存在。相對的,民進黨選前打危機牌催票不分區立委奏效,所以選前看好的時代力量只得2席不分區立委,可見大黨優勢還是淩駕小黨。

  進而言之,時代力量的宗旨及任務主張,追求每個人都應享有“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追求夢想、保護幸福的平等地位,做為一個國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參與政治、自主決定的權利”的台灣,政見是“民主改革、國會改革、司法改革、多元文化、環境永續、轉型正義”六大面向;可是這些主張與政見的基本概念,不但民進黨提出過,甚至國民黨也不遑多讓,雖然時代力量的具體作法較激進,可是當這些意見真的蔚為風潮時,大黨尤其民進黨還是會吸納,壓縮小黨空間。

  不過,小黨的政治實力還是存在,例如親民黨、時代力量可能牽制國民黨、民進黨走向,讓大黨不敢貿然大幅改變立場,以免議題空間被小黨獨佔。但大致而言,2016年選舉沒有出現小黨取代大黨的“關鍵性選舉”,政黨局勢變遷的重點還是在兩大黨體系。

  兩岸關係如何往前

  由於台灣政黨體系仍是兩大黨,如果2016年是“關鍵性選舉”,則代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選民結構產生轉移,亦即民進黨大於國民黨局勢將持續存在,不是暫時性的“偏離性選舉”,而且未來將是泛綠大於泛藍的“維持性選舉”。這樣的“關鍵性選舉”觀察重點之一,展現在兩岸關係的政黨政見、政府政策是否發生重大的永久變化。

  因為隨著兩岸互動愈來愈密切、中國大陸政經實力崛起,兩岸關係成為引領政治、經濟、社會議題的表面或潛在重要元素。縱然有看法認為這次選舉的兩岸議題不重要,但其存在一些迷思;亦即認為民進黨在選前居於領先地位,對兩岸政見採取模糊消極應對,而自詡以兩岸政策見長的國民黨又無法藉此扳回優勢,所以兩岸關係議題在選舉被邊緣化。

  但稍加思考,即可發覺台灣歷年來選舉,無不受到兩岸關係影響,不論是政治的主權爭議、外交空間、軍事安全、民主改革等,或是經濟的進出口貿易、產業供應鏈、觀光業開展、自由貿易協議等,抑或社會的各層面人員與家庭交流等,這些即使表面轉化為政治、經濟、社會議題,但內涵仍脫離不了兩岸關係。

  當然,在這次選舉中,民進黨擁有國民黨內政失去民心的領先優勢,一向處於劣勢的兩岸政見採取所謂“維持現狀”,穩紮穩打,以“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據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顯示了民進黨強調站穩台灣立場的保守性。

  事實上,這種“維持現狀”有話語使用和民眾感受的利基所在。以2007年8月至2015年11月的台灣民意調查,亦即圖2的歷年統獨議題民意趨勢顯示,不論是最多人的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或是次多人的永遠維持現狀,或是再次多人的維持現狀以後獨立,抑或排行第四的維持現狀以後統一,“維持現狀”都是交集,也就是另一種“台灣共識”。

  (圖2:歷年統獨議題的民意趨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但就像民進黨在2012年的兩岸政見“台灣共識”,2016年的“維持現狀”仍有空心之虞。因為對於中國大陸堅持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沒有此定海神針將地動山搖的說法,民進黨在大選前頂多僅願承認“九二共識”是選項之一,力主只有“九二會談”的相互體諒、求同存異精神,迴避大陸在意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

  事實上,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處理方式,一向不是最優先議題,以此次選舉公報登錄的政見為例,兩岸議題被排在全部十款的最後一款,內容是“鞏固民主自由現狀,維持兩岸和平穩定及交流公開透明、強化國防與外交能量”,其中更可看出兩岸議題的前提是鞏固民主自由、強化國防外交、交流公開透明等。

  如今勝選後,民進黨重申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的互動成果以及民主原則,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基礎;主張秉持超越黨派立場,追尋台灣最新民意和最大共識,致力確保海峽兩岸維持和平現狀,確保台灣人民最大利益福祉;強調兩岸都有責任盡最大努力尋求對等尊嚴、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之道,確保沒有挑釁、沒有意外。

  再者,相對於兩岸關係而言,由於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日本的“解禁集體自衛權”、美日的“安保新指針”,以及日本與中國大陸的釣魚台爭議、美國介入南海的諸國領土爭議,都讓民進黨認為有更大空間,可以與其他國家一起面對大陸。

  因此,在民進黨挾總統、立院完全執政的最新民意,主觀認知東亞情勢有利抗衡大陸,則“九二共識”在現階段難以凝聚兩岸高階政治共識,兩岸關係將走向一個不是首要之務、被嚴格檢視、兩岸一中只是議題而非前提,亦即可能是兩岸冷和平或兩岸冷戰。

  倘若國民黨仍繼續黨內領導權之爭,甚至在黨產等資源日漸減少而理念差異日漸增加,出現所謂的傳統藍、本土藍分裂,則更無力往其現有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立場詮釋,只能繼續強化黨章第二條的“堅定‘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信念”,所以2016年已可視為兩岸關係議題的“關鍵性選舉”。

  當然,這一切還是端賴民進黨完全執政下能否提振台灣經濟、增加人民所得、改善貧富差距等,可是這些在短期間似乎難達成,而相對於美國、日本,乃至於新南向政策的東南亞與印度等,有地緣政治、經濟貿易、社會交流、文化血緣等密切關係的中國大陸,還是較能在短期間呈現對台灣的利弊影響。

  誠如歷經2000年到2008年的台灣總統大選首次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波瀾迭起過程,2008年後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大步開展。如今似乎走入“歷史循環論”,對於兩岸關係有積極能動性(Agency)的中國大陸應該秉持“和平”的耐心、“發展”的信心,細緻化兩岸的和平發展進程與內容,包括政治參與的空間、經濟利益的分配、社會交流的暢旺等,則迎來的歷史循環將是更為正面進步的未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2月號,總第21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