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歐盟對“印太”的認知及其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1-06-18 00:02:32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歐盟對“印太戰略”的認知經歷了一個從“亞太”到“印太”的轉型過程,反映了歐盟欲利用“印太戰略”恢復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重振昔日輝煌的戰略意圖。當美國版“印太戰略”2017年底正式出台後,歐盟採取了觀望的消極態度,在中美陷入貿易戰加劇時期,歐盟版“印太戰略”遲遲沒有出台,表現出了歐盟的戰略疑慮。

  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最大目標,是實現其經濟利益以及與此相關的“航道安全”。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後,歐盟曾採取了觀望的態度。但是,隨著印太地區日益成為世界經濟與全球地緣政治的重心,歐盟越來越認識到歐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歐洲能否繼續在全球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洲在印太地區能否發揮持續有效的影響力。為此,歐盟及歐洲幾個主要大國紛紛表示要重返印太地區,探討和制定最符合本國利益的“印太戰略”。德國政府以政策指導文件的方式提出了對“印太地區”的關注,呼籲德法聯手,形成“以原則和價值觀為導向的歐洲印太戰略”,但關注更多的是地區經濟前景與力量平衡問題,德版戰略從“印太地區”的經濟重要性和戰略複雜性入手,強調的仍是“規則主導”和“力量平衡”主題,

  2020年9月4日,歐盟加入美日台在台灣舉辦的供應鏈論壇,向中國發出“脫鈎”預告;歐盟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對中國立場趨於強硬,在涉港、涉疆等一系列問題上明確地表明反對態度。美國和歐盟已經啟動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定期外交對話。

  在外交領域,歐盟外交政策缺乏一貫性,歐盟對華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政策性標準,歐盟各成員國出於各自國家利益,在對外政策上各說各話。而且,又有美國對歐洲的摻和,導致歐盟對外難以形成一致的聲音。

  2021年4月,歐盟外長理事會發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報告》,詳細闡述了歐盟參與印太地區事務的背景、考量、路徑及願景,突出強調強化印太地區務實合作和地緣競爭,明確未來歐盟將以防務和經濟為主,加強夥伴關係,特別是國際治理、經貿供應、安全防務、科研和數字化領域合作,強化在印太地區的投入、存在與行動。

  2021年5月,歐盟日本領導人峰會推動印太戰略進程,嚴重關切東海和南海局勢,將針對香港、新疆及其它區域事務密切協調,並首次提及台灣海峽局勢。為推動第一個正式的歐盟印太戰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領導人峰會前,訪問中東歐尋求歐盟成員國的支持,以加強相互聯繫,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歐日首腦聯合聲明強調加強合作,以建立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歐盟決定加強對印太地區的戰略關注,並加強安全與防務合作。聲明還強調,完全支持東盟的團結與中心地位,支持《東盟印度-太平洋展望》,積極尋求加強與東盟在該地區的合作,並將與南亞和太平洋島嶼國家合作。

  在防務領域,歐盟加強與夥伴和相關組織合作,應對包括海上安全、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等國際安全挑戰。加強反恐、網絡安全、海事安全和危機管理方面的合作;擴大地區安全和防務對話,參與東盟區域論壇等,歐洲海軍未來應在印太地區保持“有意義的存在”。

  在經貿領域,歐盟積極尋求與澳大利亞、印尼和新西蘭達成自貿協議。在海洋治理、衛生、研發、互聯互通、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與印太地區國家合作,通過合作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爭可持續的經濟復甦,建立更完善的衛生系統。

  脫歐後的英國與法國因為澤西島的捕魚權發生爭執,英國利用繁瑣的文件或

  程序“剝奪”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在內的歐盟成員國在澤西島地區的捕魚權,英法互不相讓。一夜之間升級成為海軍艦艇對峙的緊張局面。

  而且,德國、法國、西班牙在知識產權方面還存有分歧,且沒有解決,目前並未達成下一步行動協議等等,也影響到歐盟對外的一致心態。

  歐盟在經貿領域尤其是德國寄希望於美國民主黨,以恢復歐美關係,德國希望美國取消特朗普期間所加的關稅,並且能夠和歐盟簽訂貿易協定。但現在拜登上台後,仍然和特朗普一樣對歐洲強硬:並沒有取消對歐盟的關稅。

  在科技領域,2020年12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新歐盟-美國全球變化議程》,提出要與美國建立科技聯盟,共同推動技術發展,加強聯合技術領導地位。2021年3月,英國對安全、國防、發展和外交政策進行了綜合評估,旨在“為國際科學夥伴關係建立一個新的框架”,並強調技術是聯盟的核心。其他盟友也同樣在政策中強調了與美國技術合作的必要性。

  歐盟積極將貿易與技術問題聯繫在一起,強調解決削弱戰略夥伴關係的雙邊貿易爭端的必要性。歐盟還提議把競爭政策納入與美國的跨大西洋合作對話之中,並討論“線上平台與大型科技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在當前抗疫方面,美國總統拜登公開支持印度和南非關於放棄冠狀病毒疫苗知識產權的建議,讓原本在同一戰線的歐盟國家處境尷尬。歐洲國家領導人及歐盟相關組織加大了批評力度。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拒絕了美國暫停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提議,明確表示反對疫苗專利豁免,這是自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德國和美國之間的首次重大分歧,並可能導致世貿組織的疫苗專利豁免談判陷入僵局及七國集團(G7)內部關係惡化。

  歐盟領導人也向拜登總統施壓,要求取消美國對疫苗的出口限制,結束對疫苗和疫苗原料出口禁令。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在新冠疫苗出口方面缺乏行動,點名美國生產的疫苗“100%”供應自家市場。

  2021年5月8日,歐盟社會峰會閉幕,歐盟各國領導人就暫緩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達成一致:歐洲需要加快疫苗生產,提高疫苗產量,保證疫苗分發公平合理。

  長期以來,歐盟和美國就稅收公平問題一直在扯皮,歐盟認為應在全球範圍內徵收12.5%的最低公司稅,但美國一直不同意,而歐盟長期以來就這個問題占道德制高點來抨擊美國。

  而拜登上台後,力推高福利、高稅收政策,直接要求對世界上最大的100家公司徵收21%的最低公司稅,是歐盟提議的2倍。

  短期內,歐盟與美國的關係難以恢復到密切程度,甚至可能在某些領域比特朗普時期的美歐關係更糟。美國和北約國家之間在戰略決策上也完全沒有任何方式的協調與合作。

  歐盟推出的“印太戰略”,其戰略意圖就是在中美之外充當“第三勢力”。既獨立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在印太地區發揮獨特作用;又盡可能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過度刺激中國,在對華合作方面表現出與美國不同調的聲音。

  由於英國“脫歐”給歐盟及歐洲地區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加劇了德國和法國爭奪歐盟的主導權的博弈,並深刻影響著歐盟未來政策走向。英國版“印太戰略”也將給印太地區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2019年3月,歐盟發表對華政策文件,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增加了所謂民主與威權的體制之爭,反映出歐盟對中國體制優勢的戰略焦慮感,美歐“價值觀同盟”對華政策趨於一致。歐盟即將推出的印太新戰略將是一份平衡各方利益的原則性的戰略;強調價值與規範,突出東盟的中心地位;依托雙邊、三邊和小多邊對話平台的作用;將以自貿協定和互聯互通為歐盟擴大在印太地區合作的重要工具,以維護歐盟在印太地區的利益。是積極配合美國的象徵。由於歐盟各國對“印太戰略”認知與利益各異,法德兩國在歐盟推銷其“印太戰略”可能面臨歐盟其他國家的抵觸,主張強化地緣政治意識、體現“大國式存在”的法國和德國,與主要關心自身經濟利益的其他歐盟國家之間,矛盾頻出,分歧難以消弭,短期內難以形成“共識”。未來歐盟版的“印太戰略”出台,基本上外交意義將大於戰略意義。歐盟版的“印太戰略”成為歐盟未來越來越重視亞太地區的一個指標性文件。

  歐盟版“印太戰略”具有濃厚的歐洲特色:即歐盟長期以來一直強調追求在印太地區建立基於國際秩序、公平競爭的目標,同時希望該地區國家遵守相關國際法,打造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歐盟版的“印太戰略”,其根本目的在於利用中美博弈,在中美之間採取平衡戰略,左右逢源的同時巧取豪奪,從中美兩國之間榨取更多的利益,從而使歐盟在印太地區利益最大化。

  歐盟在與美國保持傳統盟邦關係的同時時刻都在保持自身的戰略自主性,不損害本身獨立的意志,在全球性議題上與中國又存在諸多合作的願望,歐盟也不願意看到中國成長為全球化的超級大國,歐盟既要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但中歐在人權和香港等問題上分歧又難以彌補,歐盟強化與美日澳等國一起遏制中國發展,歐洲文明的海盜特征暴露無遺。未來歐盟與美國共同抗衡中國的地緣競爭將更趨激烈。

  在經貿領域,中國是世界上極具吸引力的增長市場,歐盟致力於發展與中國的良好貿易關係。歐盟提出了“全面和基於規則的互聯互通”願景,以更好地連接歐亞地區。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比,歐盟版“一帶一路”更具特色:強調了歐盟所謂的高標準規則,體現了歐洲的比較競爭優勢新領域的內容,提出建立交通網絡、能源與數字網絡和人文交流三大網絡計劃,推動歐盟和國際組織與亞洲國家的合作,通過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歐盟提倡私人資本參與回應中國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項目中占比過大的問題。歐盟版“一帶一路”基於歐洲思維方式來“更好地連接歐亞”,試圖通過自身的亞歐連接戰略提升歐盟在亞歐地區的影響力,維護歐盟在規則與規範領域的話語主導權。基於內部地緣政治博弈和戰略認知的不同,歐盟整體上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處於一種未定狀態,並將持續一段時間。

  實際上,歐盟很早就高度關注印太地區的重要性,1994 年歐盟發表《亞洲新戰略》,強調歐盟在亞洲存在的重要性,提出歐盟要與亞洲國家建立一種建設性的穩定和平等的夥伴關係,以經濟為其政策重心,謀求對亞洲的貿易與投資,尋求加強全面合作。首屆亞歐會議於1996 年 3 月在泰國曼谷舉行,歐盟 15 國與亞洲 10 國參加了此次會議。2001 年歐盟通過《歐洲和亞洲:強化夥伴關係的戰略框架》,指出要繼續維護並促進歐盟在亞洲地區經濟利益,強調與亞洲開展政治對話,積極為亞太地區安全與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2015 年 10 月,歐盟公布《新貿易及投資策略》,提出“貿易共享”原則,強調亞太地區對歐洲經貿利益重要性。

  而且,歐盟版“印太戰略”地緣考量濃厚,歐盟擔憂中國會利用投資來影響成員國在歐盟層面的決策,進而對歐盟“分而治之”的策略。“17+1合作”意在分裂歐洲。

  在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2012 年 7 月,歐盟理事會公布修訂版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東亞指針》,提出推動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以保障歐盟利益。

  2016 年歐盟 提出“全球戰略”,強調在印太地區加強經濟外交,運用雙邊及多邊機制積極參與印太事務,以追求更多的政治與經濟利益。2018年10月,歐盟向其亞洲夥伴推介歐亞互聯互通戰略。以應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6月5日,G7集團財長峰會達成歷史性的稅收協議,G7成員國同意將公司稅率最低控制在15%。歐盟內部各國稅率不同,美國在數字稅問題對歐盟做出了讓步,換取歐盟同意全球最低公司稅率。在數字稅和公司最低稅率問題上形成了“美歐標準”。6月12日,美國向G7領導人峰會(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盟領導人應邀出席)提議“一帶一路”倡議的“民主版替代方案”--“重建美好世界倡議”,以全球基礎設施新倡議對抗中國“一帶一路”計劃。G7協議被視為美國拉攏盟國共同對付中國一個有所進展的開始,未來中國外交不得不面臨來自美國通過西方平台施加的更大壓力。G7關切事務從經濟向政治領域滲透,意在拋開聯合國多邊機制,推行G7規則,搞“小圈子”和集團政治、強權政治,不斷“干涉他國內政,以意識形態劃線”,人為製造對立與分裂,以多邊合作之名,行“單邊霸權”之實。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