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美與盟友競合中國 分寸怎掌握
http://www.CRNTT.com   2021-02-27 00:01:37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評論員 郭至君)近期,很多人注意到,在G7峰會上宣布“美國優先”時代結束的拜登,隨後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指出:“我們必須一起準備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與中國的競爭將會十分激烈。”此話一出,國際輿論上立即產生了一些解讀,認為美國會加緊聯合各地區盟友,共同遏制、施壓中國,給中國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更困難的國際局面。對此,我們以為,拜登治下的美國確實看中與盟友聯合與中國競爭,但這不能等同於打壓、遏制。

  拜登在去年總統競選之時就多次強調過盟友是美國最大的資產,此前我們也曾分析過,拜登主義的四大組成之一就包含加強和鞏固聯盟——因為美國無法獨自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務,所以會與其他全球利益攸關方一起創建共同項目上的共同事業。而不久前召開的G7峰會就是美國重聯西方盟友,重塑其國際形象以及恢復其多邊角色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經過特朗普執政的四年,美國和其盟友之間的關係早已發生了變化,拜登要“回歸”也無法簡單回歸到那種“美國領導、盟友跟風”的風格,反而面臨了新的挑戰。可以說,各盟友在自身國家利益和真實的夥伴關係考量上,更希望與美國是平等的,也不會希望在中美之間清晰地靠向美國。

  事實上,現在的美國和其一些代表性的盟友都十分清楚,與中國打交道應該是“競合”而不是“遏制”。新任國務卿布林肯1月27日就曾向記者表示:“中美關係可以說是今後我們這個世界最重要的關係,這不是什麼秘密。它將對我們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而且這種關係也越來越多地帶有一些對抗性意味。它兼具競爭與合作。”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強調,中國是競爭對手之一,亦需中國協助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可見,在當前局勢下,中美管控競爭、發展合作不可能是無條件的。

  而中美管控競爭的前提條件,就是王毅外長日前在“對話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藍廳論壇上所強調的三個“停止”的前提基礎和三個“放棄”的必要條件。中方已經講得很清楚,希望美方“停止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的抹黑詆毀,停止縱容甚至支持‘台獨’分裂勢力的錯誤言行,停止在香港、新疆、西藏等中國內部事務上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並希望美方盡快“放棄對中國產品加征不合理關稅,放棄對中國企業和科研教育機構實施各種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進步進行無理打壓”。這些都是合理也在分寸之內的提議,因此,我們也呼籲,美國和其盟友與中國打交道時應該相互尊重、積累善意,明確所謂“激烈競爭”的分寸,具有核心利益的底線思維。

  我們一直說,中美兩國在未來常態化的關係就是“競合”。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歡迎任何國家帶來的國際上的良性競爭,因為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也就不能進一步加深合作。

  競爭總比戰爭好,只要把握好分寸,世界各國都可以共贏。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