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西方偏見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11:36:34


 
  獲獎者的理論早已有之,和眾多理論一樣,其實關注的只是現實生活的一個層面,從而通過繁瑣的數學模型推演而得出所謂創新。但是,這樣的經濟學研究,已是鑽了經院主義的牛角尖,偏離宏觀大勢。經濟學非純粹學術,更不是完美的數學模型闡發。經濟生活是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更是動態多維的大系統。糾纏於經濟生活的某個方面和市場的某個環節,進行“深耕細作”的探究,這樣的經濟學也許越來越邏輯化,或者在某個細節可以實證,可以通過數理推演得出局部的因果關係,但卻無法解決全球化的宏大命題或單一國家的市場難題。這樣的經濟學是精英或經院學派經濟學,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勞動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涉及到“勞動”給人的感覺是充滿人文關懷,而且是用“實證研究”勞動經濟學,自然讓人感到書齋裡的經濟學家們對勞動的尊重和對生活的“溫度”。然而,不管理論多麼高深,不管經濟學家如何進行“實證研究”,都擺脫不了肇始於西方的現代經濟學體系。靠著這套經濟學體系,西方牢牢掌握著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這就是被西方奉為圭臬甚至是武器的市場經濟。因此,無論經濟學發展出多少分支,不管西方出過多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都是市場經濟的追捧者。

  大部分時間裡,經濟學家也好,西方政府也罷,除了特殊的危機時期(如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都篤信“看不見的市場之手”的力量,不願讓“小政府”變成干預市場的大政府。這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即使西方主導了全球經濟秩序,或者通過強勢貨幣抑或動用貿易壁壘將危機轉嫁到全球—這也是全球化的真相。

  然而,經過華爾街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然後是特朗普時期的單邊主義,西方世界不僅西方經濟學體系的紅利消耗殆盡,也損害了市場經濟的名聲,更使西方尊奉的全球化變了味道。

  經濟秩序激變不能只看西方

  疫情陰霾下的全球化遇到更大挫折。全球供應鏈阻斷,能源荒和芯片荒彌漫全球,然而西方尤其美國,拯救經濟的藥方還是大水漫灌的貨幣政策,向全球輸出通脹,利用美元強勢地位讓全球為美國危機埋單。當然,這也讓美元名譽掃地。美國如此,日本和歐洲也是這樣,除了拯救經濟的工具不多,更多的是其貨幣版權和市場霸權的依賴,因此篤信可以通過貨幣政策手段和市場霸權轉嫁危機。

  回到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他們研究的確是圈內有名,但也只是300名獲獎大名單中的三位而已。他們獲獎前不能給美國、西方或全球經濟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獲獎後也只是提升其知名度而已。無論“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研究性的貢獻”,還是“在因果關係分析方面的方法論貢獻”,都非解決當前經濟困境的藥方。這樣的“貢獻”讓經濟學家獲益,卻是偏離了解決現實問題的靶心。

  諾貝爾獎評委會也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狹隘誤區,全球經濟秩序發生激變的現實下,評委會的大佬們依然青睞西方經濟學家,這本身就是西方式偏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