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別讓“公益證書”買賣玷污了公益
http://www.CRNTT.com   2021-04-18 00:16:34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別讓“公益證書”買賣玷污了公益

  來源:東方網  作者:付彪

  一張加蓋公章、寫有志願者姓名、志願者服務時長的公益證書,在網上竟被明碼標價出售。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互聯網交易平台中有不少商家涉嫌偽造、販賣公益證書。證書還被分為官方版、精裝版、普通版等多種類型。有的商品鏈接中還有“高級防偽,唯一證書編號”等字樣。(4月16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儘管國家對製作、銷售、使用假證等問題開展重點治理,嚴肅追究失信責任,但還是有些人鋌而走險,在網上買賣假證件、假證書、假證明等。從報道可以看出,網上明碼標價出售“志願者證書”“公益證書”等商品的現象並不少,且供需兩旺。比如,一件名為“專業定制證書內芯”的商品,月銷量突破1萬,並有多達771條評論。

  為什麼很多人需要“公益證書”?因為相比其他人來說,公益活動參與者有著“無私奉獻、富有愛心、樂於助人”等正能量標簽,有此經歷可在申請職位等方面贏得一定優勢。尤其對高校學生來說,具備相應公益類、志願服務類證書可為其個人履歷添彩,為其在爭取利益或評定榮譽稱號時加分。因此,許多大學生成了“公益證書”主要買家。

  如今科技如此發達,偽造一張公益證書就是分分鐘的事。當然,也不排除從公益組織內部流出的可能。如果是前者,根據刑法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涉嫌私刻公章罪,可以判處犯罪嫌疑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如果是後者,公章是真實的,說明某公益組織證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內部有人將其作為謀取暴利的“商品”進行交易,同樣觸犯法律。事實上,販賣和購買假證,同樣涉嫌違法犯罪;網上買賣假證沒有根除,也說明監管還存在漏洞和盲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