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豬芯片”事關鄉村振興大計
http://www.CRNTT.com   2021-03-08 09:05:38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中國應當“要像重視芯片一樣重視育種”——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面對媒體的一席話,讓種豬話題再次被強烈關注。

  從上世紀開始,我國引進外國種豬,並展開本土化培育,原本是為了解決肉不夠吃的問題。“杜長大”(杜洛克豬、長白豬和大白豬)在海外經歷上百年選育,成為瘦肉型豬的當家品種,其實是市場的選擇。成長更快,長膘更容易,消耗飼料更少——“杜長大”優勢突出。我國也因此實現了從豬肉消費短缺到基本供給平衡的巨大轉變。

  然而,就像說種子是糧食的芯片,種豬就是生豬的芯片。業內人士把種豬比作“芯片”,足見養豬業破解“卡脖子”難題的現實性和緊迫性。雖然我國種源自給率在提高,但種豬質量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只要缺少自主培育品種,企業就會陷入“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怪圈。而且,如今市場也在改變,需求驅動力在升級。中國人已經在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我們的餐桌需要更豐富多樣的味道。

  劉永好的建議,不僅道破了養豬產業鏈的痛點和堵點,而且點明了“豬芯片”背後的鄉村振興大計。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養豬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萬企興萬村”可以作為養豬產業振興的突破口。引種不是不可以,關鍵要把技術消化吸收利用好,研究和育種工作不抓緊跟進不行。而且,要對應對“豬周期”波動做好準備。這牽涉著科技攻關問題、模式創新問題,也牽涉著完善體制機制的問題。只有各方合力夯實產業基礎,才能打破被動引種的怪圈,一個有利於保護基因多樣性的產業生態才能建立起來。

  豬糧安天下。“肉籃子”安全,意義重大。國產“種豬”需要強起來,而且必須強起來。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到2022年之後,我國生豬產能呈穩定增長趨勢,預計2029年豬肉產量達到5972萬噸。預計到2029年,人均豬肉消費量能夠達到42公斤左右。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揭示了,養豬產業蘊藏著巨大機遇,鄉村振興前景光明。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楊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